前面说到了自宋代到明代,我们制作的瓷器是国际化的商品,我们也从对外贸易中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可是到了17世纪末期,欧洲人通过长期的实验找到了制作瓷器的方法。
说来这得感谢对瓷器痴迷的萨克森公国的国王-奥古斯都二世,由于他花了大量的金钱收集瓷器导致财力紧张。为此他就想让炼金术士(17世纪的欧洲很流行,牛顿都花了很大的精力研究炼金术)研究制作瓷器。这无意中成就了欧洲瓷器的发明人-约翰•弗里德里希•伯特格尔,尽管他只活到了37岁,但是因为发明瓷器而名垂青史。我们知道烧制白瓷是一定要有高岭土的,而欧洲瓷器之所以进展很慢就在于没有发现大量的高岭土。1807年伯特格尔在德国的麦森地区发现了高岭土,但他发现的高岭土矿无法直接制造瓷器,因为长石含量较低,粘性不够。不过他通过大量实验发现了陶土中各种元素的最佳比例,再利用科学家特奇豪斯发明的一种巨大的聚光境获得了1300摄氏度的高温,终于烧制出了欧洲的第一批白瓷。
值得注意的是伯特格尔将每一次实验的过程和结果都详细记录并且将每一次的细小差异也记录在案,而他总共花了4年时间做了3万次实验。这让我想到了大学时期的实验课,每一次做完都要写一份实验报告,当时我觉得太无聊了,而伯特格尔能详细写3万份实验报告,这使得他可以对制作瓷器的原理有深入的认识,而且他的记录可以被任何人复制。今天的德国麦森依然是世界瓷都之一,而且在国际高端瓷器市场上占据大量份额,这都得归功于伯特格尔。
很快奥地利人通过挖墙脚的方法得到了陶工,将维也纳变成第二个瓷器制造中心。而随着制造瓷器技术在欧洲的传播,欧洲的很多国家都能制作自己的瓷器。尽管欧洲仍然从中国购买瓷器,主要因为本土瓷器太贵只有贵族和上层人士才用得起,而中国的瓷器主要供应低端市场。再次得提一句,法国虽然比德国的瓷器发展时间短,但在巴杜侯爵夫人的支持下,法国瓷器融入了一种“镀金”的新技术,加上“宝石蓝”颜料使得法国瓷器色彩绚丽,奢华富丽。欧洲人还发明可所谓西洋珐琅器,当这种瓷器被带到中国时,康熙皇帝让大内仿制这种瓷器,这也说明中国在瓷器制造的技术上已经开始落后西方了。而到了18世纪后期,随着蒸汽机在瓷器制造中的应用。瓷器的大规模生产和工艺的机器分工出现,使得生产瓷器的成本下降而且质量还能有保证。这也使得中国瓷器连低端市场都没有竞争力了。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在维多利亚女王时期成为日不落帝国。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报了第一届世博会,英国的瓷器也是重要的展品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是亚洲唯一参加了世博会的国家,而且日本的瓷器不断的推陈出新,成为在欧洲市场唯一可以和当地瓷器竞争的品牌。渐渐的,在欧美人心中日本反而成为东方文化的代表,而中国的瓷器失去了宫廷的支持,样式和品质都已经跟不上世界的潮流,开始江河日下。到了19、20世纪,瓷器在欧美仍不断发展。例如哥本哈根的白瓷,法国的塞夫乐瓷器和美国的莱诺克斯瓷器都是高端瓷器。
我们简单回顾了瓷器在世界文明中的演化过程,尽管瓷器起源于中国,中国对瓷器制造工艺和技术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日本和欧洲的瓷器能超越中国也并非偶然。日本人制作瓷器尽管经历了仿制的时期,但是他们对于制造流程精益求精。师傅传授徒弟时生怕徒弟的技术超不过自己,徒弟也生怕自己将祖师爷的名声砸在自己手里,这种态度让日本的瓷器能不断发展,出现创新和超越。这里不禁也感慨中国古代师徒传艺的过程总是喜欢留一手,导致很多工艺都失传了令人惋惜。而欧洲的瓷器制造超越亚洲人主要源于整体科技进步和工业化的结果,他们通过实验和对比完全搞清楚了瓷器的成分和烧制原理。加上每次的制作都会保存大量原始数据,使得一代一代可以不断积累,这一点通过伯特格尔的实验报告就可见一斑。而日本师徒相互激励的匠人态度和西方思维中的科学定量探索的态度都值得我们学习。在这里我们也得认清一个事实,我们中国古代有科技而无科学。我们有的是大量的经验技术而缺少对事物本质的研究和求真。这也是我们要提醒自己的,或许转变自己的思维可以让我们跟上世界发展的大势,希望这部分的历史对你我都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