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发明
瓷器起源于陶器,最初人类意外发现通过烧制粘土可得。陶器的发明虽然部分的解决了人类的生活问题,同时其受温均匀的高要求也让好陶器制作难度提升,但陶器仍有两个比较致命的缺点:1)密水性差;2)强度不够,且易碎。
而瓷器则非常完美的解决了以上问题。
同样是意外,人类发明了上釉技术,即将沙子和盐(苏打)加热到1000度高温会变成半透明的糊状物,冷却后形成一层光滑的釉。釉有玻璃属性,美观且防水。
作为瓷器烧制的三要素:高岭土、高温和上釉技术,上天眷顾了中国,让中国最先汇集烧制瓷器的三要素,通过逐代发展,渐渐风靡世界。
中国瓷器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宋代青瓷,元代青花和明代永宣青花。
宋代青瓷
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其中以汝瓷最佳, 薄而坚,釉色温润带有天青色光泽,历经千年依然光洁如镜。
元代青花
蒙古人武力征服欧亚大陆的「唯一」好处是加强了亚欧文化的交流。这也使得这个短命王朝制造出精品青花有了可能。
作为波斯蓝+中国瓷的融合, 元青花将钴蓝颜料华仔未上釉的瓷器素胎上,然后在绘制好的瓷器上涂上一层透明的釉,再烧制。历经百年而颜色不变。
明代永宣青花
永宣青花指的是明朝永乐和宣德年间的青花。
商业上的创新是首次在瓷器底部上贴上商标。带来的影响就是后代仿制此年代青花瓷器时也会在瓶底烧上“大明宣德年制”的标记。 技术上的创新则是改进钴蓝颜料,改进配方使图案可以烧制的更精细,而不会划开。
日本的崛起
好景不长,明末的战乱导致瓷器货源大减,(荷兰)东印度公司于是将眼光投向了日本。
日本在侵朝战争中虽然败于李如松的明军,但是他将一千多名朝鲜瓷器工匠俘虏带回日本,并成为了日本瓷器发展的最初核心力量。大致的动作包括:
1. 花20年寻找高岭土;
2. 初期仿制中国青花瓷,制作工序分得很细。30年努力,即可达到欧洲商人要求;
3. 创新发明赤绘瓷器。成为日本瓷器象征。赶超中国瓷,风靡欧洲,成为欧洲心目中的名牌 。
反观此时的中国:
1. 康熙雍正时期,景德镇官窑制造水平达到前所未有之高度
2.民窑和外贸瓷品质却没有任何进步。
3. 西方评价清代瓷器:有粗有细,质量不均,绘画潦草,青花颜色差劲,釉质白中闪青。
4.失去品牌优势,被日本赶超,甚至被欧洲商人要求仿制日本赤绘瓷器。垄断世界瓷器市场已经一去不复返。
欧洲的赶超
欧洲人“再发明”瓷器,从炼金开始。虽然炼金不靠谱,但是整个实验方法却很重要。
炼金术士伯特格尔Bottger受国王所托,开始研制瓷器。前后四年时间,做了3万次实验。他不仅记录了全部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而且把每一次实验之间的细小差异全都记录下来。
欧洲人通过长期的科学实验和材料分析,终于掌握制造秘诀,彻底了解了其中的烧制原理和化学原理,并有了定量的分析。这使得他们可以通过调节瓷土中元素的配比和调整烧制过程来制造各种精致瓷器。
到此时,中国瓷器已经只能针对欧洲人的中下阶层了,高端阶层则转向欧洲人自己烧制的精美瓷器。
相比欧洲人从头追赶亚洲人的思维,美国人比较跳跃。直接在法国建厂制造自有品牌瓷器,并逐渐在高端瓷器市场占领脚跟。
瓷器现状
上天眷顾中国,让中国最先汇集烧制瓷器的三要素,并风靡世界很久,可现在却落后了。高端市场已不见中国瓷器的踪影。
同样是亚洲工匠,熟练掌握瓷器制造工艺。
日本的情况是:
1. 岛国原材料的贫乏要求制作必须精益求精,否则被认为是浪费
2. 师傅倾囊相授,如果徒弟不超过自己,是耻辱
3. 即使在瓷器看不见的地方,也要做的尽善尽美(类似iPhone内部的工艺设计)
欧洲工匠研究瓷器比东方晚了很久,但最终超越亚洲,是整体科技进步可工业化的成果。相较于东方人的“感性”,欧洲人的“理性”在此明显更胜一筹。
1. 他们擅长定量分析和比较试验,因而完全弄清楚了瓷器的成分和烧制原理。
2.研制过程中,他们特别注重保留全部原始数据和实验报告,这不仅代表了实验的严谨性,也能让后续人不用重新造车而直接受益。
相比之下,中国工匠更多的是感性认识,传帮带过程中徒弟靠悟性居多。中间的发明创造也因为“秘方”和“保密”缺乏保留和记载导致渐渐失传。这样导致的更灾难的后果是后人不得不重复前人的失败,使得整体的制造技术进步缓慢。
种种因素之下,最终,曾经风靡世界的中国瓷器逐渐退出了主流市场,只能制造一些十分廉价的陶瓷制品。改革开放之后虽有所恢复,但当年盛世已不复存在。现今欧洲人占据着世界高端瓷器市场的90%,其余被美国和日本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