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瓷器和中国的英文名都是China呢?
十八世纪以前,欧洲人不会制造瓷器,因此中国特别是昌南镇(景德镇旧名)的精美瓷器很受欢迎。在欧洲,昌南镇(景德镇旧名)瓷器是十分受人珍爱的贵重物品.欧洲人就以“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久而久之,欧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却了,只记得它是“瓷器”,即“中国”。
悠久的陶瓷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从宋代到明末,中国的瓷器在世界上每到一处,就会掀起一股瓷器的热潮,并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甚至改变了当地的制造业。18世纪之前中国的瓷器就和今天我们追捧的世界名牌比如法国的路易威登、香奈儿的手袋、德国的奔驰宝马一样,也是全世界认可的名牌。
陶瓷的历史
我们经常讲陶瓷,其实陶和瓷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陶器的历史要比瓷器长得多。陶器的制作工艺简单很多,但是瓷器的发明需要很多机缘巧合和技术的准备。要介绍瓷器还要从陶器说起。
陶器历史悠久,下图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产于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古代人的陶器一般来储存粮食和日常使用的锅碗瓢盆。现代人的花盆一般也用陶器,因为它能渗水透气。但是如果用陶器来装水或盛汤,渗水这个特性就让人很不舒服了。陶器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厚重且易碎。
陶器在古代还有一个代表作就是兵马俑(陶俑)。我们所熟知的秦陵地宫兵马俑,其尺寸基本都是真人大小。这些陶俑并不是整体烧制而成,而是一个部件一个部件烧制后,再拼装成人形。在烧制过程中必须做到黏土成分一致,而且窑火要非常均匀,才能保障每个部件收缩率相同,组装时才能天衣无缝。
陶器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温度最低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黏土在古代很容易找到,要达到800℃高温也不是难事。但是瓷器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瓷器是如何产生的
从陶器到瓷器的飞跃,最初的动机是为了改进盛器的缺陷,比如渗水问题。烧制瓷器需要三个条件:高岭土、高温和上釉技术。虽然在现代高岭土随处都可以买到,可是在古代至近代,高岭土可是宝贝。在早期文明中国是唯一一个发现并使用高岭土的国家。上天又眷顾中国,给了中国丰富的高岭土同时还有充足的燃料——大片的森林。随着文明的发展,高温(1200℃以上)的技术慢慢达到。因为偶然的机会,中国人也掌握了上釉的技术。
在三国魏晋时代中国就开始生产瓷器了,但是瓷器的普及要到北宋时期,中国的瓷器垄断世界近千年之久。瓷器的制作在北宋达到了第一个高峰,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被称为汝、官、哥、钧、定的宋代五大名窑,而其中又以汝瓷最为珍贵。但是由于汝窑瓷器是烧制时间前后不过二十年,产量很少。流传至今的,全世界不到一百件。
什么是青瓷,白瓷,青花瓷?
青瓷和白瓷本质上并无太大差别,主要是高岭土中的含铁量不同。高质量的高岭土是纯白色的,但是天然的高岭土或多或少都含有杂质,杂质的成分主要是铁。如果高岭土中的含铁量过高,陶瓷就呈黑色。如果能完全将铁元素去除,烧出的陶瓷就呈白色。介于两者之间,陶瓷就呈青色或者黄绿色。
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鼎峰。
中国瓷器的世界垄断
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的一场拍卖会,元青花罐”鬼谷下山”以1400万英镑的高价成交,创造了中国瓷器拍卖的最高价。
荷兰人在世界上建立了几十座贸易站,其中围绕中国的就有三座。荷兰人在中国定制了专门销往欧洲的青花瓷器,这就是曾经垄断欧洲瓷器市场的克拉克瓷器(Kraak)。由于产量很大,现在这种瓷器在世界各地,甚至非洲的博物馆、古玩店和一些人家中都能找到。
1614年,荷兰商船一次就向中国订购了大约7万件瓷器。400年前,瓷器是欧洲了解中国的窗口。瓷器在当时是承载着中华文明的高科技产品,在欧洲是文明和财富的象征。直到今天,在欧洲还有后来的美国,中产家庭大都有一个瓷器柜,摆放着各种瓷制的餐具。
中国瓷器的衰退,欧洲、日本瓷器的崛起
18世纪对于中国来讲是个分界点,中国的科技进步到了明代便停滞了。1916年瓷器制造在日本拉开了序幕,靠的是中国的瓷器烧制技术和朝鲜的陶工。经过短短30年的努力,日本瓷器的质量已经达到了欧洲商人们的要求。日本是个岛国,原材料相对贫乏,因此他们制作任何东西都精益求精。日本的手工业者喜欢把自己的名字写到产品上,师傅怕徒弟的技艺超不过自己,总是倾囊相授。徒弟生怕师傅们创下的字号毁在自己手上,做事也是尽心尽力。日本人做东西先是仿制,然后超越、创新。
到了17世纪末期,欧洲的现代科学开始萌芽,各种发明开始涌现,欧洲人不再满足于从亚洲进口瓷器,而试图自己制造瓷器。德国人伯特格尔花了4年时间,做了3万次实验,他不仅记录了全部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而且把每一次实验之间微小差异都记录下来,终于掌握了瓷器制造的秘诀。欧洲人对瓷器的烧制原理有理性认识,并有定量的了解。他们善于通过细微调节瓷土元素的配比和调整烧制过程,来制造各种精致的瓷器。
中国工匠更多的是对瓷器工艺的感性认识,他们靠"师傅带徒弟”的方法将经验代代相传,而徒弟能否超越师傅,则完全靠悟性。或许是出于保密故意不记载,很多发明和改进都无法传世,比如宋代五大名窑的制作工艺大多失传了。
总结
瓷器不仅仅是一种盛器、一种商品,它曾经在世界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西方世界通过它了解到了东方的文明,并与东方展开了大规模的交易。瓷器贸易巨额利润又刺激了西方化学和材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