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朱治国同志学习:做一名合格的组工干部
在青海西宁最好的季节,43岁的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因长期的一线奔波和超负荷的工作,身体严重透支,突发心源性猝死,永远离开了这片他深爱的青藏高原。朱治国同志18岁入党,党龄比工龄还要长,他用短暂的生命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把一名平凡而优秀的干部光辉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精神激励和灵魂洗礼。
作为一名年轻组工干部,我们要认真学习朱治国同志的先进事迹,脚踏实地,务实肯干,争做“朱治国”式的干部,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初心使命。
一是学习他信念如磐、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无悔的选择源于坚定的信念。朱治国同志出生在青藏高原的北部,作为优秀大学毕业生服从组织的分配来到了气候恶劣、交通不便条件艰苦的戈壁乡镇,无怨无悔地扎根基层。在同事眼里,他“满怀激情无私忘我”;在家人眼里,他“一心为公毫不利己”;在朋友眼里,他“勤俭朴实重情重义”。他常说“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是朱治国工作的常态。办公室里那张被标记了很多村名的地图,是他用双脚丈量信念的见证。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要学习朱治国如青竹一样刚毅、坚定的精神,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要立志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
二是学习他公道正派、务实创新的职业操守。“实事求是,是党性问题。做人要实,干工作更要务实。”这是2021年朱治国在中央党校学习时写在笔记中的话,也是他一直践行的工作信条。朱治国同志始终坚持务实创新的工作原则,坚持强基固本、大抓基层的导向,积极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村级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等工作,着力破解基层党的建设薄弱问题。他一语道破陶北村的发展困境,团结党员干部,创新生产方式,让村集体经济从此前的24万元跃升至2021年的260万元。这种干事创业的精神值得每一位组工干部学习,我们要以朱治国为榜样,在工作中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深入研判形势、科学谋划思路、务实提出举措、勇于担当尽责,推动新时代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是学习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朱治国同志注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他说,“搞基层党建的同志,不能老坐到办公室,要迈开步子、沉下身子,多到基层听听党员群众的呼声。”到青海省委组织部工作以来,他走遍了全省三百多个乡镇和两千多个村子,对基层情况了如指掌。对于工作,他从来没有得过且过的想法,更不存在差不多,在他看来,“无功就是过,平庸就是错”。广大组工干部要从优秀中汲取奋进力量,要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要时刻牢记“三个务必”,以爬坡过坎的决心、不获全胜不收兵的韧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奔着既定目标勇毅前行,打开事业发展的新天地,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四是学习他牢记宗旨、心系百姓的公仆情怀。从21岁参加工作起,朱治国同志就把基层当做了自己的“第二个家”。任职期间,他积极为村里人想办法,做好兜底保障服务,敢于拍板做决定,办事效率高,深得党支部书记们的喜爱。他一次次上高原、进牧区、走村舍,推动解决村(社区)干部报酬偏低、干部素质提升、牧民安居等实际问题,是基层干部心中的“知心大哥”、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群众口中的“好尕娃”。广大组工干部要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俯下身子去干,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实际行动谱写组织工作促进乡村振兴、服务人民群众的新篇章。
五是学习他学习他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行。“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朱治国同志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手中的权力,一尘不染,从来没有用公权为家人亲戚以及朋友们走过一次便利。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组工干部身处聚光灯下,一言一行备受社会关注,只有牢记手中的权力姓“公”不姓“私”,才能用权为公、用权为民、不偏不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必须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经常对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看清一些事情该不该做、能不能干,时刻自重自省,严守纪法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