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
这是来自何以宽的第60封信。
我培养自我学习的习惯只是不久前发生的事情,我大概用了一年的时候阅读了100多本书籍,今天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体验。
读了100本书籍的感受是什么?嗯,我似乎感觉自己变聪明了一点点。更多的是,自己从此发现这个世界非常精彩。
我的学习秘诀是:把自己的头脑当成大数据。
大数据的第一步就是要大
大数据这个词是人工智能界的一个概念。讲个小插曲吧。
人类研究人工智能这个东西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进展,一大帮博士都愁眉苦脸的问:人工智能这玩意研究了好几十年了,到现在还不能好好同人类交流,这可咋整啊?
其中的一个博士说:以前咱们研究人工智能,都是基于语言学的角度来考虑的,不如咱们试试统计学吧?
于是乎,基于统计学的角度考虑人工智能的问题使得这个领域有了飞速的发展。统计学的魔力可见一斑。
统计学赖以生存的基础正是大量的数据来归纳总结统计规律并加以应用。同时,统计学的作用也只有在大量的数据基础上才能够发挥作用。
它无法精准的预测某个个体的趋势,它可以做到的是在足够大的范围内研究某一群体的趋势和应用。
读书同样是如此。只有到达一定的阅读量了,才能够逐渐显现它的好处。这大抵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了吧。
因此,读书的阅读量就应该广泛涉猎。上至专业书籍,下至网文小说。少废话,全拿下就是了。
大数据的第二步是融会贯通
当咱们的阅读量累积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奇妙的化学反应就会慢慢显现出来。我们获得了一种能力:融会贯通。
自己可能就会发现:自己同别人看到的都是同一个杯子,看到的东西却不完全相同。一个杯子,可能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诠释。
心理学角度:杯子的形状是否同心理学的认知偏误有关系?
商业角度:这个杯子是否既是商品又是移动营销广告?
社会学角度:这个杯子背后的社会分工是如何的?它是否隐藏着一个社群命题?
以上只是举一个例子。融会贯通的好处是,自己从此可以在同一个事物上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当别人只有一个解决方案的时候,自己需要做的就是在众多解决方案中挑出一个最好的来应用。
大数据的第三步是容错
如果自己读书越多的话,往往就会发现:相同的一个问题,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解答,往往答案还是相反的。
比如在《格局逆袭》这本书中,作者就倡导年轻人应该在三十岁以前做好积累,三十岁以后就可以立起来真正开始赚钱了。
作者倡导的是为自己工作的理念,同时比起创业来说,作者更倾向于提倡加入企业工作。
无独有偶,在《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里面,作者同样提及了为自己工作的理念,同时作者反对加入企业工作的这一行为。
那到底哪个是对的呢?
这个学习的过程中的好处是:自己从此真正明白这世界上压根就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只有适合自己的答案。
据说思维能力的提升的标志之一是一个人的脑子可以容纳两个完全相反的观点而不至于崩溃。
容错,大抵就是这个道理了。
综上所述,学习就是把自己的脑子当大数据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