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引言
为什么穷人会更穷、富人会更富,而拖延症患者永远没时间?针对这一现象,社会学家称之为马太效应,经济学家称之为稀缺现象。钱的问题会永远纠缠着穷人,而时间问题则会永远烦扰着忙碌之人。若仅仅把稀缺现象视作压力和忧虑的结果,那就是忽视了深层次的影响因素。
一方面,稀缺会导致人们的认知能力下降,削弱人们的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稀缺也会导致人们的执行控制力下降,削弱他们抑制行为和控制冲动的能力。稀缺是一种心态和能力的匮乏。它会俘获一个人的大脑,使人过于关注稀缺的对象从而失去正常的判断力。通过了解稀缺心态是如何产生的,稀缺心态如何影响了我们的决策,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更好地对我们的时间和金钱进行规划。
一、稀缺心态如何改变认知
我们在生活中面对着不同类型的“稀缺”,拙劣的时间管理会令人陷入难堪的境地,以致很难取得理想的工作成效;而拙劣的金钱管理则会导致更多的消费,甚至导致入不敷出需要借贷。日渐增多的社交孤立问题也是社交稀缺、人际交往纽带缺乏的一种表现形式;坚持节食的人就需要面对饥饿的挑战,面对热量减少或稀缺的挑战。
当人处于这种资源稀缺的状态当中时,我们不仅会因拥有的太少而感到不悦,更重要的是对稀缺的关注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会强行侵入我们的思想之中,这就是稀缺俘获大脑。在实验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当实验对象口渴时,他们会更加快速地识别出“水”这个字(速度以几十毫秒计)。而因为节食而感到饥饿的人,食物则成了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看电影时,男欢女爱的场面不会令你产生多大兴趣,而一旦那些男男女女开始吃东西,饥饿的人就会眼前一亮。
这就是稀缺心态带给我们的第一个影响:当稀缺俘获大脑时,我们的注意力就会变得更加集中,做事就会更有效率。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截止日期是第一生产力,因为这背后隐藏着我们因为稀缺而改变的大脑模式。但是由于人们在专注于某项重要事物的同时,就不容易想到其他重要事物,这是稀缺带给我们的第二个影响:专注也会导致管窥,让人们的视野变窄,从而付出沉重代价。
想必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我们沉浸在一本书或一部电视剧中时,身旁朋友提出的问题我们往往会充耳不闻。可见,专注同时也会将其他事物排除在外。管窥思想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不良影响。
管窥的第一个表现是:放大完成其他事的成本,并且让我们在上面所花费更少的时间。除此之外,管窥思想也会在想象中缩小其他事物的收益。比如:那些长期坚持锻炼才能看到的健康收益,现在也不那么迫切了。我们在面临截止日期时会更有工作效率,侵入大脑的分心之事会更少,我们会把一些长远计划的时间:阅读、健身……挪用来完成当下的事情。 管窥之所以能发挥作用,就是因为它会影响并指挥我们去想哪些事和不去想哪些事。
也就是说虽然在稀缺中产生的专注具有积极意义:迫使我们专注在迫近的重要事情上;管窥则是消极的:稀缺导致我们有了管窥之见,让我们忽略了其他可能更重要的事情。稀缺创造出了一个应对紧迫的需要的强大目标,而这一目标会抑制其他目标和想法。
管窥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我们会因此做出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决定。我们可能会在“听着”视频会议的同时查看资料,或者在吃晚餐的时候抽空回几个工作消息,这样做的确能够节省出一些时间,但是却要付出代价。我们很可能回了词不达意的信息。而开车时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就更有可能会酿下灾难了。
管窥会令人们想要同时做几件事情,因为这样可以节省时间,这是在“管子”视野之内获得的收益;而节省时间的同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则处在“管子”视野之外。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稀缺所带来的“专注”给我们的损失更大:我们会忽视其他需要关注的事项,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变得不那么有成效。
二、稀缺心态如何控制力
多年来,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的实验室研究,我们对大脑集中注意力的方式以及被干扰的表现形式有了更多的了解,其主要分为两种:“自上而下”处理和“自下而上”处理:“自上而下”处理指的是思想会对所关注的事物进行有意识的选择;而“自下而上”处理则指的是注意力会被外界的刺激所俘获。
在我们经历“稀缺”时,就算我们想要试着做点别的事情,稀缺的“管子”还是会将我们的目光吸引进来。稀缺会不断地给大脑装载其他处理内容,时刻提醒着我们“稀缺”的事实,让我们从不同的事物上联想到“稀缺”的紧急状态,而留给处理当前任务的“心智”就没有那么多了。由这一影响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我们的带宽和自控力都会降低。
带宽就是心智的容量,包括两种能力,分别为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稀缺会降低所有这些带宽的容量,致使我们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还会减弱我们的执行控制力。
其中认知能力与解决问题、获得信息、进行逻辑推理等能力息息相关。而执行控制力则作用存在于我们管理自身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决定了我们的专注力和转移注意力的能力、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能力以及自我监督的能力。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拥有多个层面和丰富的细节。稀缺对以上两者都会产生影响。
当我们满脑子想着“时间稀缺”“金钱稀缺”或者生活完全被一件事情占据注意力时,我们的心智带宽就存在更多负担,令我们更加难以控制冲动。比如:当我们的心智带宽用在记住诸如不断重复的一组数字等工作上时,用来制止我们去吃蛋糕的欲望就会减弱。这就是为什么工作忙碌的父母会对孩子没有耐心,面对紧急任务的人为什么更容易情绪失控。
我们可以看出,稀缺所造成的带宽负担中一些最重要的效应:分心、爱忘事、缺乏冲动控制能力。这些效应的规模也体现了带宽负担对各类行为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甚至包括那些一般被归于“个性”或“才华”的耐心、忍耐力、关注力和奉献精神。许多被我们认为是个性或才华的特质,都要依赖于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
当我们想到所拥有的东西开始变少时,无论是时间、金钱,还是热量,都会使自己专注于稀缺的实际含义。没空,就意味着用来享乐的时间变少了;没钱,就意味着用来消费的钞票变少了。而带宽负担则说明,还存在着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稀缺心态一旦出现,我们就必须应对心智资源更加紧缺的问题。
三、走出稀缺陷阱
避免落入稀缺陷阱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拥有余闲,尤其是要建立起应对突发事件的缓冲机制。改变心态,才是人们逃离稀缺陷阱的唯一希望。
逃离稀缺陷阱,首先就需要制订计划,按计划行事,需要带宽和执行控制力,而稀缺会削弱我们在这两方面的能力。稀缺陷阱尤其会令人感到辛酸的就是,它会让人产生一种感觉:只要再多一点资源,就能摆脱欠下的所有债务,就能逃脱这个恶性循环。而问题的核心在于余闲的缺乏,我们要拥有足够的余闲(或其他一些机制),以去应对任何时候都有可能突然出现的重大事件。
我们可能都会让人认为,在资源充裕阶段,我们会精打细算,充满远见卓识。然而数十年的研究显示,在资源最为充裕的时期,而且特别是在这样的时期,我们尤其容易犯下拖延的毛病。拖延,就是对眼下之事的过分关注,是阵发性的盲目乐观。只要一遇到突发事件,就会立刻落回稀缺陷阱之中。
①善用提醒
在了解管窥心态之后,我们就可以学会让重要的事情进入到人们的“管子”视野之内。其中一种对余额的管理方法是,定期发送剩余余额的提醒,通过唤起人们的关注,我们可以试图将这个遥远的问题主动推入“管子”视野之中。另一种方法是,设计一个激励机制把存钱和自己相关的事情联系在一起,并且时刻提醒。
②一次性转化
最为顽固的管窥问题是那些无法自动被处理的任务和没有截止日期或提醒的事务,比如体检、去旅游、看书、驾照更新……我们可以做的则是:只要有可能,就要把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为转变成一次性行动。
若不想每次经过厨房都要保持警醒,以免去拿零食,不如在去超市购物时保持警醒,干脆不买零食。许多日常事务都适用于这一原则:保持房间的整洁,需要警醒意识,要么就一次性地打扫干净;每个月支付账单时需要警醒意识,而设置自动还款只需一次。
从长远来看,由于管窥心态会导致忽略,若能为这些容易被人们所忽略的事务找到一次性解决方案,它们就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相反,如果我们能把快速决定拆分成几次思考,就能减少我们在不必要的事情和物品上花费时间和金钱。有些政策制定者提出在消费者购车时设置“冷却期”,而类似的方案也同样适用于各类借用行为(时间和热量等)。同时这也要求你在采取实际行动之前,对自己的决策进行多次确认。
请想象,每当你收到一份富有吸引力的邀请时,先回复道:“谢谢。我考虑一下,两天后给你答复。”稀缺虽然会使你选择权宜之计,但同样也会提高你因这些权宜之计而受到伤害的可能性。
一言以蔽之,我们打算在之后日子好过一点时再去做的那些明智决策很有可能不会兑现,因为随着未来一天天临近,我们会发现,现在也不比以前好过多少。因此,我们需要先发制人,做好过度工作。
就在你专注于健身这件事情的那个时刻,抓紧机会求朋友时刻监督,尽你所能地做到最充分的准备。这样,当你的“管子”视野中装进其他事务时,健身这件事情也依然不会消失。如果你在去超市购物时能足够专注于健康,那么就要确保家中的橱柜里装满了你应该吃的健康食品,因为当你的心思不在饮食这件事情上时,就要让自己除了健康食品外别无他选。
③制造余闲
面对太多等待去做的事情,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将时间表排得尽可能得紧凑,以便将所有事情都安排进去。如果你安排得不够紧凑,就会感觉好像没有尽力去做事情一样。但是在我们“更有效率”尽可能多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表时,也意味着我们会丢掉余闲。
我们之所以没有能力构建起余闲,是因为专注于当下必须完成的工作,预测不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所有事情。当下的工作迫近而清晰,而未来的可能性并不给人以紧迫感,也难以想象。当无形的未来与具体的当下产生冲突时,余闲就成了奢侈品,这就是你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去挥霍的原因。通常越忙时间越少的日程规划有这样几个特征:
第一,“事情太多,时间不够”;第二,会优先解决紧迫问题,但对于非紧急事务,无论其重要性有多高,都会被搁置;第三,这种行为会导致层叠效应,致使要去完成的工作量变得越来越大。
这种“救火”式的时间安排不仅仅会导致失误,而且还会导致完全可以被预见的失误类型:重要但并不紧急的任务会被人们所忽略。在了解了稀缺的内在逻辑之后,我们就能明白:余闲能降低我们进入忙碌陷阱的概率。有一种解决办法就是,对余闲进行明确的管理,确保余闲的存在。所以即使是在时间太少、任务太重的情况下,也需要我们刻意在日程安排上留下空白,比如周一到周三的下午3~4点钟,以此来预防意料之外事件的发生。
其中更深层次的信息就是,虽然稀缺会给我们带来很大压力,但我们依然需要专注于能量管理和带宽培养。但让自己暂时换换脑子休息一下,却非常重要。因为真正重要的是,将有效的带宽最大化,而非将工作的小时数最大化。
④简化决策信息
利用带宽,就是要去分配我们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这个角度讲,那些需要进行更多信息处理的决策,会占用更多的带宽。每一位时间有限的管理者,都需要擅长对决策进行综合处理,对选择进行简化,并能清晰地将其呈现出来。
如果我们面对的是大量未经处理的数据,那么这些数据也不会有多大价值。清晰而简洁的综合,是节约利用认知资源的理想方法。当我们的带宽承受负担时,最简单的障碍也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如果在开始一项计划前需要大量的启动程序,我们大概率会放弃这件事情,明智的做法是专门选一个时间做好信息筛选和准备工作。
尾声
我们一直都将“充裕”视为稀缺不存在时的状态,但回顾以往,我们发现,有些时候我们能感觉到真实的充裕,而有些时候感觉到的是与稀缺。有时,我们会产生充裕心理。而充裕心理之所以耐人寻味,就在于其中似乎埋藏着终将使我们落入稀缺陷阱的种子。迫近截止日期的稀缺体验,起因于人们在充裕时所采取的时间管理方式,我们在“富足”时往往想不到为将来留有余闲。所以,只要规划和管理好“带宽”,稀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