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十分在意外界的目光,方方面面都以环境中的不同他人为标准,与此同时,我们往往又达不到这些标准。
这种处处不如人的感觉让我们想要逃避,但我们又发现,自己很难一个人生活。在没有其他人的环境中,我们内心会惴惴不安,十分缺乏安全感。
这一切都是因为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孩子”太脆弱,我们没有一个稳定的自我形象,既觉得自己很差劲,也很害怕被环境、他人所嫌弃、抛弃。
比如,我们觉得目前的职业并不适合自己,于是换了一份新的职业,但是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有些时候,我们想问问同事,但是,又担心同事看低我们,最终问题都选择埋在了心底。
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让我们每天工作时都很焦虑,担心被看出来不懂。尽管理智告诉我们,作为这个职业的新人,不懂是正常的,但内心那种担心,却无论如何也无法消除。
这样的感觉,可能我们并不陌生。
小的时候,父母总拿我们跟其他小朋友比较。谁家的孩子绘画学得好,于是说我们绘画不行;谁家的孩子跑得快、跳得高,于是说我们体质不行;谁家的孩子活泼跳脱,于是说我们性格不行。
总之,这些“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了我们的标准,让我们知道,我们要在每一个方面都做好,才能让父母满意,才算是一个“好孩子”。
久而久之,我们就养成了这种处处跟人比较的习惯。对于我们而言,环境中的任何人都是竞争对象,我们的生活处处都是压力和竞争。
尽管有可能我们某些方面真的很优秀,但还是会因另一些方面不如其他人而感到焦虑。我们总是拿自己的短处去比较他人的长处,最后在内心形成了一个很差的自我形象。
那我们该如何去应对这样的情况呢?
一、找到属于自己的核心价值
我们之所以常以外界的标准去判断自己,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自己的核心价值。核心价值代表着真实的我们,也包含了我们真实的生活原则。
很多时候,我们对外表现的生活原则,并不是真实的生活原则。
比如,一个妈妈,可能真实的她并不是很喜欢带小孩,小孩的吵闹让她感到烦躁,很多时候都想要逃避。
但是,某一次和其他朋友一起玩,朋友都夸她是一个有耐心、温柔的好妈妈。于是,孩子哭闹的时候,她会强忍着挤出温柔的一面,因为她承认做一个温柔的妈妈是自己的生活原则。然而,这并不是她真实的生活原则。
这样的情况,同样让我们想到了小时候。
我们想要买一个玩具,可父母告诉我们,买玩具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在玩具和好孩子之间,我们选择了做一个好孩子。
伴随着成长,我们越来越善于做一个“好人”,却越来越不像自己。因为,我们已经抛弃了自己的核心价值。现在的我们,是环境塑造而成,并不是真实的我们。
那我们该如何找到核心价值呢?
拿出纸笔,认真地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其他人的干扰、评价,我在面对工作、孩子、学习、感情......会如何表现?”把所想到的方方面面都记录下来,这些便是我们的核心价值。
二、打破“价值标准”
即便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核心价值,也很难活成真实的自己。因为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没有他人的虚幻世界,我们需要各种关系,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评价。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里,依然有如何做一个好爸爸、好妈妈、好儿女、好朋友、好员工......的标准与条件。满足这些“价值标准”,那我们便是好的,不满足,则是不好的。
所以,我们还需要打破这些“价值标准”所带来的枷锁,接纳自己,允许自己“做不到”,允许自己不完美。
比如,作为一个妈妈,我们在照顾孩子的时候,孩子感冒生病了,又或者不小心摔跤了。没有将孩子照顾得完美无缺,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是一个好妈妈。
就如温尼科特所说,孩子的成长并不需要完美的母亲,因为完美不存在,“足够好”的母亲就可以了。我们有时会能力不足,有时会疏忽,但把自己能给的给到了,足够了。
在其他方面亦是如此,我们要学会接纳一个在各方面都不完美的自己。
三、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全环境
不同的环境,会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觉,有些环境,确实跟我们的核心价值有很大的冲突。这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寻找属于自己的安全环境。
小孩子在妈妈的身边会更有创造力、安全感,因为TA相信妈妈会无条件地爱自己。
长大成人的我们同样可以找到那一个让我们没有各种顾虑、稳定的环境。这个环境可能是我们的伴侣,也可能是我们的某个朋友。
心理咨询师李佳:人的一生都处于各种各样的关系中,我们依赖各种关系,也害怕因自己不好而失去各种关系。但其实,做回真实的自己,一个不完美的我们,同样是值得被接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