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第4讲 教育叙事的误区诊疗》
教育叙事的误区
就好像是走路之前,先听前辈讲一下哪里有坑,似乎要远远地避开。
误区有四:
一、认知错位,误将失败当成功
论坛中班主任让卫生委员从家里拿化肥袋子的故事,有强加的成分在。表扬的卫生委员也不是发自内心想要去做的,有可能被孤立。
思绪一下子回到化肥袋子用来保暖的那个年代,90年代,我在上小学,教室里的一扇窗户的玻璃烂了,老师说让一位同学从家里拿化肥袋子的内胆,透光又密封的那种。
我自己没有印象是在教室表过态,还是承诺一定做到。记得回家问奶奶要的时候,挑的是家里最新的袋子拿去的,我印象清晰的,是当时奶奶还说嗯,比较破的,还不太愿意用一定要用心的能够表现家里诚意的。
那一刻内心的成就感已经记不清了,语文陈老师是如何表扬我的也记不清楚了。但是自己去承担,去想要付出的动力还在。
二、方法失当,治标并未治根本
当老师用善良呵护了学生的荣誉感和好奇心的同时,是否消弭了学生的耐挫力和责任心呢?
教育是多元的,教师需要把握时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这个是和生命成长有关的。不仅仅是盯着学生的分数,注意对同学们进行积极正向的引导。
借用的案例是班主任演双簧的故事,让对数学老师有意见的刘鹏改变事实,获得数学老师的原谅。实际上,对每一个经历的人都有不好的影响。
违背的教育原则:
1,为学生编造假话,用假话来消弭矛盾,给学生以避重就轻,不诚实的引导。
2,没有消除学生对老师的偏见和认知。
3,班主任越位,剥夺了数学老师的育人权力。
想到班主任对学生谈话,了解情况之后没有直接跟我说,让课代表告诉我,说我上课没有条理。
有一次两个隔壁的班通上体育课的事情,我首先问同学们的意愿,两个班在一起合作上可能会有更多的沟通,接下来我跟体育老师沟通过上课的顺序,体育老师一个人带两个班。
过了一段时间班主任来找我说领导不同意,我明显感觉到是隔壁班班主任对于他的班级管理工作的不满意,认为给同学们提供了较多的接触机会。
然后我去问班主任,这件事情是跟体育老师沟通过了吗?
她说,没有。
那意思是,我主动提出来的调课,所以现在需要再去更改,依然是需要我自己本人去做协调。
我从这件事情上再次感受到了,我们能掌控的事情太少了。
三、情节失真,一劳永逸显虚假
主要情节来自生活,少量细节来自臆想。
案例中老师仅仅用一招,“地毯式”批改作业,学生就飞速写作业,完成上交的过程,立竿见影的效果,我倒是想去试一下,其实教室里改作业确实做过,有同学去补交作业,根本原因有没有解决。以后有没有后续确实不是理想状况下的推测就解决的。
四、情怀匮乏,高高在上充法官
老师滥用管理的权力做独裁者,高高在上的视角批评学生。
通过协调班级里的事情给同学们的教育方式上看就是老师是一个强者。
以上的误区提醒教师写教育叙事的时候,或者自己在做教育工作过程当,一定要遵守教育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