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很多朋友圈转载《如何阅读一本书》,我就好奇了,我们读了二十年书,怎么还要看别人告诉你是怎么读书的?
我思考了一下,我是怎么读书的,特写个文章缕一下思路,与君共赏!
对于读书嘛,我先把书分为三种:
一.快速阅读,获取知识点
对于新闻、杂志、历史、传记、地理、小说、流行读物等,我往往规划为快速阅读的题材,我规定时间阅读,给自己一种紧迫感,现在时间紧迫,漫无目的也许这本书就永远看不完了。
对这类阅读,可能是当下,阅读范围最广泛的人群喜欢的吧。对这类书,入眼即入脑。
二.精读的书本
我们学物理过来的孩子,对于工程、科学、技术以及圣贤哲理、数学、生物化学、外语、经济金融等等,我是精读的。这些专业很强的科学,不是走马观花的看看,是要仔细读的,不仅是要仔细读,还要作业、实验,反复思考,分析计算,锻炼思维能力!
这类知识,半吊子就容易害了自己,当然有的书籍是一辈子都看不懂的,不是勤能补拙就行的,毕竟尊重人的天赋是有差异的。
科学无止境,追求无止境,反反复复的思索,毕竟动手又动脑,离真理越近。
三.需要重复读并且记忆背诵的
尤其是语言类的,不背诵就还真是不行,要达到一个深度,必须要很多的知识储备。不记得肯定是不行的,对于书画和乐曲,我喜欢背诵,记住是前提。
练书法不记得各家的字体是怎么运笔的;结构是怎么布局的;笔画的特点是怎么样的;很难写出像样的字。
俗话说:“拳不离口,曲不离口”。
歌词记住,唱出来才有味啦,相信很多爱音乐的人都有体会。当然,理工科的概念、公式、逻辑推理演算必须要记得,在记得的基础之上,再求创新,我也是有意识的记忆,所以很多朋友都认为我记性好,殊不知,我是专门训练过的,重复是学习的最好方法。孔子都叫人“一日三省吾身”。
再说说在读书的时候,我常常会有意识的分为: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步骤。
第一:阅读前我喜欢对阅读的题材分类,我自己发明了一个词,叫读书皮。
汗牛充栋的典籍,学海无涯,而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有的工具书,我是需要的时候再读的。
拿到一本书,首先是对书本的作者背景,写作内容以及目录大纲通读一遍;书皮都没读,就一头钻进去,盖上书本,又不知道作者所云,这是读书的大忌,是无效的读书;有的书籍适合如厕的时候阅读,我就不会拿大段的宝贵时间阅读啦;有的书籍是为了提高修养;有的是提升专业知识;有的是开拓眼界,读书前,先看看题材再选择读书的方法!
第二:强迫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
这样有紧迫感,就算是没真的读完,也比散漫的阅读有效率。
书本的背景,写作的结构,关键的思想,重要的公式,社会影响力以及对人类的贡献;这个是通读需要了解的。
书中的公式、科学理论适用范围,工程应用等等,必须深度思考,人云亦云,只是做了一个装知识的容器,半吊子就不好了。
毕竟社会不差知识,差的是智慧,是创新,学习是为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看的更远!
第三:口述很多经典的书籍
读的时候,你觉得非常棒,读完后,发现自己什么都不记得,这个要不得。
我喜欢用口述的方法,对一本阅读过的书做一个总结。检验一下自己所学是不是真的用心记住了,记住是运用的前提,无论是圣贤的话语还是理工的逻辑推理,记忆是基础。
口述的时候,有的时候再翻一遍书,会有一种记忆尤新的感觉,往往是这些模糊点,重复的阅读,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收获。
虽然,理工的很多书籍,离开学校,不再从事专业的研究,很多知识就忘记了;然而有的书是一辈子都要放在案头上的,入眼入脑入心,常读常新!
不管读多少书,记着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是一种通向智慧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难免成为茴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的孔乙己,这个是需要杜绝的!
热爱读书吧,读书会更你带来一种与众不同的修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更是人类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