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会重新想到写作,这真的是一件很机缘巧合的事情。
对于大多数人,写作不是日常习惯,而是一件需要由“热爱“和“冲动“来驱使的事情,而我也是这其中之一。虽然我一直对之怀有兴趣,但长久以来,都不确定自己究竟想要从中得到什么。回顾最近四年的职场生涯,倒是应了那句"螺旋式的上升,曲折式的前进"。放眼看去,这恰好又是整个形势的格局和变化。总之,忙忙碌碌,葱葱一夏,年复一年。好些书本没翻几页便束之高阁,提笔码几行字更是无从谈起了......然后,突然到了2021年,就这么安静下来了。
时间的车轮从来不会因为任何人任何事而停留,但思想往往能放慢脚步。我开始思考两个问题:“想要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以及“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 幸好,对应的答案并没有太大的冲突。只是在读一篇《生命无法承受之轻》的书评时,我对于“生命之轻的负载之重”多少有些感同身受,接着又想到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在看穿了人生的本质之后,他用绚烂的魔幻色彩为现实打上了孤独的烙印。借用《大话西游》里面的一句台词-“终于这个世界清静了”。所以聪明人希望能平平安安的过;智者追求身心的宁静与恬淡。
但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更别提“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光职场上的事情就够令人心烦的了,这大概就是很多打工人想要创业的原因之一,同样是烦,不如为自己的事情上心。用文笔养活自己是很具有传统美的创业方法。(我非常欣赏专职作家的无畏和敬业精神,那是一种对文学的”匠心”,为艺术创作而殚精竭虑。)但作为业余写手和文学爱好者,现实摆在那里:如何产生收益?假设我现在脱产搞写作,寄希望于作品发到网上后能获N多粉丝追捧,然后成名出版......估计即便饿不死也肯定瘦到落形。所以,想靠作品带来收益(前提肯定要有高质量的作品),当代社会需要巧妙且适合不同个体的商业运作模式。至于脱产,那不是充要条件,没有理由刻意拒绝固定收入和与社会人相处的乐趣。何况没有人生之苦,哪来作品之妙?因此,写作是我创业规划的一部分。
我对写作的喜爱源于内心对文字魅力的感受。那是一种力量:在失意时化为温柔的陪伴,在得志时予以忘情的抒怀,在弱者面前生出怜悯,在强权和攻击时直面回击。究其根本,文字依托言语、诗句、歌唱等形式传达了特定的情感理念,不论受体对象如何变化,在释放之前都须与主体自身沟通,因此写作是与心灵的对话,也是与自我和解的途径。
出于好奇,这两天对于《佛经》中“荼蘼”,也就是“彼岸花”-曼珠沙华 (红色。白色的彼岸花名为“曼陀罗华”,“彼岸花”与“曼陀罗”是两种不同的花)所言明的“见此花者,恶自去除”不得其解。查询网上的文章大多是停留在彼岸花永世轮回花叶不得见的苦情解说中。但作为天界四大圣花,它“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倘若解脱不了这份“苦与怨”,又怎能“超脱”?纯白的曼陀罗华又从何而来? 显然网上那些不是正解。后来在一篇文章中,对于“见花除恶”的解释是因为佛学里有一句话”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无外如是“,正好对应了佛经对此花更广泛流传的那句“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恐怕是我不具备慧根,因此不能领悟“恶”与“缘”的关系,但浅浅地总觉得与彼岸花的“彻悟”相关,或许是因为它最终顺应了天命而看穿了生死,因而成了忘川河畔最后的一道风景......
这或许是一个需要交由时间解答的谜题。
与自我和解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几年,“与自我和解”这个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遇到挫折,陷入焦虑、抑郁等情绪时,越来越多人强调与自我和解的重要性。...
- 009、【自我和解】有的门是为了关上,而不是为了打开——自我独处 独处不等于“孤单寂寞冷”,它只是我们在意识上,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