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心理学通识-《018人生无方向:多元时代带来了什么新问题?》2023-12-3,星期日,温故而知新
2022年12月18日,224天之《018人生无方向:多元时代带来了什么新问题?》讨论作业:
问:这节课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如果你已经找到了你的人生方向,它是什么?如果还在探索中,可以分享下你的想法吗?
答:今天是⼀个⼈⽣观多元的时代……你想怎么⽣活 都可以,这反⽽让没有⽅向的⼈更加迷茫了。
❣️时代进步了…世界在慢慢变好。 变好之后,过去的叙事、图示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于我而言,人生已过大半,不想太匆忙了,凡事:认清、看淡、无所谓、顺其自然……陪好家人、陪好朋友,不过分耗损自已、力所能及的帮助可帮助到的人。
…………………………………………………………………………………………
《心理学通识》李松蔚博士-018人生无方向:多元时代带来了什么新问题?【印象最深❣️最有收获】
①⾃我图式,决定了我们如何认识⾃⼰,甚⾄决定了⼈⽣的主题,这是⼀个简单直接的因果模型。
但也有⼈会说:“你讲的那些图式,我都没有,我对⾃我的认识就是普普通通,平常⼈⼀个,那我的⽣活该追求些什么呢?”
估计⾝边都有这样的⼈:他们对⽣活没有抱怨,但也没⼲劲,上班不热情,下班后也没什么期待,懒得谈恋爱,也没有长期规划。你可能会想:“这不是也挺好吗?”是的,但他又不喜欢这样。
❣️他喜欢什么呢?他说:“我就是不知道啊。”
今天是⼀个⼈⽣观多元的时代,基本上,只要不违反公序良俗,不妨碍别⼈,你想怎么⽣活都可以,这反⽽让没有⽅向的⼈更加迷茫了。他们甚⾄会因为这个问题,来求助⼼理咨询。
这样的年轻⼈越来越多。有趣的是,⼼理学教科书⾥⼏乎看不到对这种现象的讨论,甚⾄都没有⼀个学术性的界定。……这是因为,这种现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化特征,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泛关注。但如果你认识这样的朋友,在这⾥一起学习一下李松蔚博士分享⼀些的个人看法。
②【颠覆传统⼼理学叙事】
第⼀,这种现象是对传统⼼理学叙事的颠覆。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没有“明显的”⼈⽣⽅向呢? 请注意,这侧⾯上反映了时代的进步。
为什么过去的⼈很少迷茫?因为他们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战乱中的⼈想要过上和平的⽇⼦,贫困的⼈想要每天吃饱饭。他们⽣活的核⼼动⼒,都源于某种“缺陷”。
20世纪的⼼理学,包括前⾯讲的图式和⼈⽣主题,核⼼叙事逻辑都是“缺陷”:因为有问题,才需要解决问题;缺少什么,就追寻什么。❣️很多⼼理学都在探讨⼈们的阴影,⼀个⼈受过“伤”,形成特有的伤疤,就会成为⼈⽣的⽅向。20世纪的⼤多数时间,世界都处在动荡中,每⼀代⼈的童年总是能够找出这样或那样的不幸,⾜以成为⼀⽣的伤疤。
❣️80后这⼀代,战乱、饥荒、⼤规模的贫困,已经从⼤多数⼈的⽣活中淡出了,我们的童年还有什么伤痛呢?只有原⽣家庭:得不到⽗母认可,情感上被粗暴对待。所以对80后这代⼈来说,典型的缺陷叙事就是原⽣家庭:年轻⼈深受原⽣家庭的禁锢,只能通过反抗⽗母来确认⾃⼰的⼈⽣⽅向。⽗母不⽀持什么,我们就追求什么,⽗母让我们好好学习,我们就翘课打牌、玩乐队,或者退学。
但是新⼀代的⽗母也在成长,到95后、00后这⼀代,原⽣家庭问题也淡化了。很多⽗母思想很开明,情感上充分⽀持,给孩⼦⾜够的⾃由度。⽗母对孩⼦说:“你做什么都好,只要你想做。”
❣️这时候,缺陷取向的叙事就失灵了。⼀个⼈的童年没有明显⽋缺,他该追求做什么呢?
跟过去⼏代⼈相⽐,这⼀代⼈没有明显“问题”,⾸先是⼀个时代的进步。同时它也呼唤⼼理学从更积极的、⾃由的⾓度构⼈⽣。
这是⼀个更⾼级的挑战。它⼀直都存在,但在过去⼏代⼈⾝上被层出不穷的“问题”给掩蔽 了。到了这⼀代,才终于有条件显现出来。
③【⼀边⾛⼀边确认⽅向】这是第⼆点:
这代⼈的⼈⽣模型,不是先有⽅向再⾛,⽽是在⼀边⾛的同时⼀边确认⽅向。
⼤学辅导员经常说:“⼤⼀⼤⼆就要想清楚⾃⼰的⽅向,不要⼤三⼤四了还在浑浑噩噩。”你肯定也听过类似的话,对不对?那是上⼀代⼈的思维:早点做出⼀个规划,争分夺秒,最好是⼀步到位地解决问题。
❣️放在这⼀代⼈⾝上,就有点不适⽤了。成年之后,有的⼈也可能会以⼀种⽆⽬的的“漫游”状态,尝试各种⽣活⽅式,度过⼀段没有⽅向的时间 。这不应该被看成⼀种问题,⽽是⼀种⾃然状态。❣️这段时间可长可短,有可能⾛着⾛着,突然意识到⾃⼰喜欢做什么。这是⼀种运⽓,⼆⼗岁也好六⼗岁也好,对⽣活突然有了某种领悟。⽆论是打游戏还是做⼀个平凡的志愿者,只要⾃⼰满意、踏实,⼼⾥认定“这就是我要的⽣活”,我认为就是值得庆幸的,不是谁都有这种福⽓ 。
❣️但如果找不到呢?找不到就继续找。这不是⼀个必须赶在某个时间点之前完成的任务。这⼀代年轻⼈要常常提醒⾃⼰❣️“没什么⾮解决不可的事。”咱们不赶时间。
虽然我说了不赶时间……还是有很多⼈会批判⾃⼰“浪费时间”或者“虚度⼈⽣”, 由此陷⼊⾃责。
我告诉他们,这不叫浪费,“浪费”是说你知道⽅向是什么却偏离了⽅向,但你现在没有⽅向啊?那你花的每⼀分钟,都在帮助你确认⾃⼰想去哪⾥,它应该叫“探索”。
我还有⼀点经验。⼈⽣这个概念在今天可能也太长了。寿命在延长,世界的变化也更快。现在⼀⽣被拆成了“前半⽣”和“后半⽣”,我感觉还不够,也许⼗年甚⾄五年就是⼀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题都可以变。
你可以说“我想在这五年尝试⼀种新的⽣活”,这⽐给整个“⼈⽣”找⽅向容易多了。如果你对未来五年的主题没想法,那不如把这主题就定义为“寻找”,也许我过完寻找的五年,就会对⾃⼰有新的发现。
④【发⾃内⼼地接受】第三点是:发⾃内⼼地接受,没有⽅向也是⼀种活法。
虽然来⾃外界的标准或者规训变少了,但是我们⽤“没有⽅向”这个说法时,多少还是有⼀点负⾯的意象,觉得这意味着精神世界的某种弱⼩甚⾄病态。它的本质也是⼀种规训。
在理智上,我们知道⾃⼰可以尝试任何⼀种想要的⽣活,但我们还是在⼼⾥认为,最好要有⼀个明确的⽅向,要有意义感。就算不赚钱、⽆⼈喝彩,但我们⾃⼰必须劲头⼗⾜,这才是⼀个“好⽅向”。反过来,只是东⼀榔头西⼀棒槌地活着,⾃⼰都搞不懂⾃⼰,我们好像就很难认同这也是⼀种活法。
❣️但这确实也是⼀种活法啊。为什么不可以呢?
我觉得很多⼈都在跟这个声⾳较劲,⼀边⾃我否定,⼀边动弹不得,这也是⼀种稳态。每⼀次你想要做点什么的时候,头脑⾥那个声⾳就会冒出来,说:“有什么意义呢?”“你真的认为这是你想要的吗?”
被这样⼀说,你也没什么信⼼了,⽆精打采地⾛⼏步又退回去。于是那个声⾳又⼀次证明了:“你看,你果然就是没有⼈⽣⽅向。”
❣️要打破这个稳态,我们先在头脑⾥回应这个声⾳:“这就是我,怎么了?既然我是⾃由的,我为什么不能原地踏步,或者到处乱⾛?”
不光在理智上,⽽且在体验上充分接纳这种状态 。我们踏踏实实地认可了此刻的活法,⼼⾥不冲突,才可以去探索别的⽅向。
⑤分享⼀个特别有趣的隐喻。一个来访者在咨询室⾥讲的,是我听到过的对⼈⽣最精彩的论述 。经过她的允许,我把它分享给你:
她说⼈⽣好⽐第⼀次去逛迪⼠尼乐园。你并不确定⾃⼰在那⾥想玩什么,你就这⾥看看,那⾥看看,但是哪⾥都要排队,也很⾟苦。你排了⼀个⼩时队,结果坐在旋转⽊马上转了两圈。你想:“这⾥值得我排那么久吗?这有什么意思?”
这样,你渐渐就会陷⼊虚⽆,你发现你哪⾥都不想去了,只想找⼀个凉快的地⽅待着,同时你觉得:“这⾥真没劲。”
那么,什么时候你的感觉才会好起来呢?
❣️就是你“认”了,你知道⽆论如何我都要在这⾥待着,直到⼀天结束。这时候你意识到,你的⽬标并不是要把这⼀天过得多么精彩、多么有意义,⽽是随便找⼀些你喜欢的⽅式,把接下来的时间打发掉就好了。
这时候你就解放了。想怎么做都可以,坐着休息也可以,到处逛逛也⾏,排个特别长的队,能玩什么是什么吧,反正时间是你的。那可能会成为你在游乐园⾥最快乐的⼀段时间。
…………………………………………………………………………………………
附:心理学通识-《018人生无方向:多元时代带来了什么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