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此书系本号温州好老师的著作)
您要好好欣赏呀,每个孩子都是一朵奇葩
——读《教育即唤醒》有感
文\sdsonia
一个孩子值得被尊重,是因为人的价值来源于其生命本身,我们的教育是教会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每个老师的课堂上肯定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被贴上“问题学生”的孩子,杨聪老师所著的《教育即唤醒》中,描写的就是发生在他和一些“问题学生”之间的感人故事。尽管文中所写都是发生在小学的故事,但读来竟如此熟悉,也许自己的教学经历中有过些许这样的孩子,也许亲戚朋友中有类似的孩子,所以阅读过程中产生了这样的共鸣。
根据我的教学经历,“问题学生”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学困生”,另一类是“学优生”。学困生是指那些不爱学习的学生,他们的主要表现要么总是违反纪律影响他人,要么不言不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成为班级的边缘化人物。学优生是指那些追求“完美主义”的学生,他们不能容忍自己的过失,常常拿自己的或者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表现为过度紧张焦虑,多疑,甚至会因此而引发一些莫名的身体疾病如头痛、痉挛、气喘等等身体疾病。这两类学生我都见过不少。
一
杨聪老师笔下的徐龙就是就是一个让每个老师感到没辙的“学困生”, 用一个老师的话讲他是“读书扯破布,写字画鬼符,上课老是动,成绩像遭了地震,一塌糊涂。”但杨老师接班后,没有像其他老那样对徐龙进行责备和批评,也没有强制性的辅导补差,而是逐渐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和他成了大小朋友。
佛洛依德和杜威都认为每个人天生都有得到别人承认的欲望,有成为重要人物的冲动。杨老师利用了徐龙的这种心理常常为他创造机会让他表现一下自我,比如请他检查好同学的作业、请他当自己的助理、请他为自己服务、允许他在课堂上离题发言成为课堂的主角等。并且,杨老师把对徐龙的关心传递了其他同学,其他同学也神领心会地改变了对徐龙的态度,这让徐龙在班级里找到了从未有过的归属感。
杨老师对徐龙取得的点滴进步不仅喜在心头,而且对他适时鼓励表扬,慢慢地徐龙从厌学变成了爱学。在一次次和老师的笔头交流中,错别字写的越来越少了,书也读得越来越好了。
我一向不太喜欢孩子和学生因取悦某个人而做某事,包括自己的学习。我希望孩子和学生有个人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但不得不承认,道德的最高阶段说起来简单,真的达到并非易事。在这个阶段难以达到的时候,利用自己对孩子的好意使其在短期内获得进步不失是一种好的办法。我侄子也是活生生的例子之一。他在上小学时,常常在课堂上打断老师的讲课,或者在老师讲课期间跑出教室,小学毕业成绩烂的一塌糊涂。但是,上了初中,善良、年轻漂亮的班主任数学老师给予他充分的关注,激发了他的向学之心,三年过去,竟然考取了县一中。一中的班主任老师的严格要求却使得他产生了抵触情绪,继而打架斗殴、逃课、上课睡觉渐渐变成了学习和行为上的“双差生”,以至于最后拒绝去上学。回想起那段时光,所有认识他的人,包括已经上大学二年级的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会有后来的变化。
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常会见到这样不服管教的的孩子。其实,很多情况下,不是孩子出了问题,而是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出了问题。只有绕到问题的背后,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有效沟通,对症下药继而解决问题。正如TED的演讲者---资深心理治疗师 Meg Jay 所说的“一次交流、一次好的谈话、好的休息、好的TED演讲,能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几代人的时间里带来巨大的影响”。
二
如果说徐龙是一个调皮捣蛋、爱玩爱闹、不惧老师批评的孩子,那么父母为农民工的小童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笨小孩”。
一年级的功课尽管简单,但小童就是跟不上。妈妈在家手把手教他,讲了又错,错了再讲,终究不见效果。妈妈骂他,他也不知道哭,也没有丝毫不高兴的样子,打他拧他,打疼拧疼了才知道哭出声来。
在学校,尽管被老师罚站,尽管很少有同学和他一起玩,他却能自得其乐,有时不厌其烦的蹲在操场上观察蚂蚁的爬行,有时跟在高年级同学的后面,蹦蹦跳跳自言自语。但是这样的快乐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成绩差,他成了学校、家庭两头受气的可怜虫。他变得既不愿意回家,也不愿意上学,沉默寡言,不愿意说话。班主任打电话给妈妈告状,妈妈就将气撒在小童身上。一个学期下来,小童的素质报告上有四五科的成绩都是“待及格”,无奈,在老师的半建议半胁迫的情况下,小童被爸爸送回老家的小学就读。
和蔼可亲表叔在当地的小学任教,给小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表叔不教一年级,于是表叔将小童安排在自己的朋友也是当地的教坛新秀郑老师的班里。
刚开始小童的内心还是快乐的,因为学校里有和蔼可亲的表叔。但是,太过负责的班主任郑老师和数学老师总是见缝插针给小童补课,甚至牺牲午餐的时间。小童在学校里越来越忙,也越来越萎靡了。因为在学校里失去了自由,回到家里的小童越来越贪玩,年迈的奶奶无计可施。
补课的次数越来越多,可成绩并不见长,郑老师有些不耐烦了,忍不住对完不成作业的小童讽刺挖苦甚至会动用细细的木棍敲打小童的手心。刚开始,小童在挨打后还能好几天,但不久就故态重萌。后来发展到每次挨打,小童竟然一边上瘾似的舔着自己的痛楚,一边暗暗强化着可以挨打换取自由玩耍信念。
表叔了解小童的处境,给郑老师安慰说不用担心小童会拉低她班的平均分,因为小童不算做她班的正式学生。郑老师顿时感到一阵轻松,遂放松了对小童的学业要求。原来她给小童补课是因为担心小童拉低她们班的平均分,而不是为了小童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我也有遇到类似的事情发生。因为担心平均分,有些班主任老师千方百计动员班里的学困生上文科,转校区等。还有的班主任,对外来借读的孩子另眼相看,因为他们的分数不算在班级平均分之内,考得高低于班级平均分没有关系。记得有一年我担任高二班主任期间,班里一次从东校区转回四名同学,成绩都不怎么好。毕业后,一位同学在教师节打电话感谢我不像别的人那样抛弃了他,成绩不好还肯收留他。其实,在我的心里,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也是独特的,各有千秋的。
印度有部电影,名字是Every child Is Special(地球上的星星)。讲述一名印度男孩不幸与幸运的故事。不幸的是这名男孩患有学习困难症,常常受到老师的的责罚和不解,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教会了他阅读,而且还发现并发挥了他的绘画天赋,让他成为一个健康快乐发展的孩子。
花开四季,各有千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如果用单一的短暂的要求衡量所有的孩子,势必有些孩子会因此受伤。再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直木造梁,弯木造梨,智力多元,各有所长,如果仅用学习成绩来衡量每一个孩子,势必会造成很多孩子的天赋得不到发现和发挥,有些孩子的价值将永远被埋没。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奇葩,需要用心呵护,施肥和灌溉才能绽放异彩。非常欣赏杨先生写在扉页上的这句话:一个孩子值得被尊重,是因为人的价值来源于其生命本身,我们的教育是教会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教育即唤醒----走近问题学生》 杨聪著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