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林》中有篇文章,题目是《给世上某个姑娘的情书》,由此改编的奉化版《致奉化181路公交上的那个女生》昨天在朋友圈里刷屏。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本《红楼梦》,鲁迅曾说,道学家看到“梦”,儒家家看到“淫”,才子佳人看到“情”,革命家看到“排满”。
对奉化版的《致奉化181路公交上的那个女生》,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回复。有人说,小伙子的文采很好,但爱需要大声说出来;有人说,小编,我在银泰看到过很多漂亮小姑娘,你能帮我找找嘛;也有人说,女孩们,要人送钻石,先让自己发光…
我在思考为什么这篇文章会吸引人,其实当我第一次读完时,还是被姑娘在车上的阅读习惯和品位所吸引,甚至让我联想到了戴望舒的《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在当今国人随时随地都拿出手机浏览的大背景下,如英国、德国、以色列等国民的纸质阅读习惯在国内不多,可这又是大家期盼的,于是这个公交车上的姑娘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佳人。
书在这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而实际上最近一段时间内,因书而起的浪潮还真不少。
从前段时间热度爆表的《中国诗词大会》到《见字如面》,再到《朗读者》,很多人坦言,他们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上海复旦附中的00后美少女武亦姝打败北大博士,一夜间圈粉无数,16岁的她能满足你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最精彩的场面出现在诗词对背的“飞花令”环节,武亦姝不小心第二次对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句诗不能用两次,如果短时间内想不出带“月”的诗句可就没戏了),就在这时,只见她只思考一秒,就淡定自若地脱口而出《诗经》里《七月》的名句,一连出现好几个主题词“月”,全场掌声雷动,直唤精彩。而武亦姝的底气就来自于她能背2000多首诗词,腹中有书气自华!
《朗读者》是上周末才首播的,好评如潮,豆瓣打分到了最高,其中最动人的应该是关于96岁的翻译大家许渊冲的那一段。
记得半年前有一个很火的关于演讲的视频,好像是一个年轻老师谈关于教育,说到不愿为了提高几分分数而错过了给同学们讲许渊冲,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许渊冲,我有一种期盼,而在《朗读者》里终于得以一见,作为国内英语、法语翻译中国古诗词的第一人,许先生果然不同凡响。
96岁的大翻译家许渊冲,讲自己翻译的第一首诗,是因为喜欢一个女同学时,依然露出调皮的笑容;现场朗诵林徽因悼念徐志摩的《别丢掉》情到动情处,依然热泪盈眶;讲起自己热爱的翻译事业依旧充满热情,给自己定的“小目标”是100岁前翻译完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这种如少年般对事业,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是如此地令人动容。
因为书,渐渐地,活着,活着,许渊冲,季羡林,杨绛们就成为了传奇!
而掀起风浪的除了书,还有央视主持人董卿,董卿几乎是家喻户晓了,但以前是各种评价都有,而自从主持了《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之后,几乎完美了。
董卿由内而外散发的文化气质令人折服,网友们由衷感慨:“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信守拈来的从容,都是厚积薄发的沉淀。”“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董卿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酷爱读书,熟读诗词歌赋,对文学有着深入骨髓的热爱。台上的她一如既往地佳句频出,以至于观众感慨:“董卿到底读过多少书,这张口就来的功底太可怕了”!
读书让董卿完美升级!
在浮躁的社会、快节奏的时代,这些节目如一股股清流沁入心脾,让我们慢下来、静下来,感受文字的美好,体悟生命的真谛,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
巧合的是,这个春节可谓是读书最多的时期,跟着蒋勋细读《红楼梦》,读到了悲悯,适合寂寞时看的《瓦尔登湖》,让人简单,图文并茂的《中国国家地理》,看得最轻松,而难啃的《中国哲学史》,让人深邃,另外,在练拳之余,翻几页《太极拳全书》,不断地感悟,生活中也需要柔、静、缓、松,当然还没忘了重温《平凡的世界》。
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