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Louvre Abu Dhabi(阿布扎比卢浮宫)
2023/3月,阿布扎比,欢喜
2007年以前,因石油富得流油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就是名副其实的暴发户。作为首都和酋长国政府所在地的阿布扎比,没有一座自己的世界性权威博物馆。
但任性的国家决定直接和法国政府合作,以5.2亿美元冠名卢浮宫名号30年6个月,又出资7.5亿美元把法国包括巴黎卢浮宫、蓬皮杜中心、奥赛博物馆、橘园美术馆、罗丹美术馆等世界顶级的17家著名的Agence France Muséums (法国博物馆组织)成员机构的藏品租借过来展出。
同时拿出6.5亿美元,找来法国建筑大师、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得主让·努维尔(Jean Nouvel)操刀,打造了可以匹配冠名卢浮宫的建筑阿布扎比卢浮宫。
这是阿拉伯世界首家国际性综合博物馆。
St John the Baptist(施洗者圣约翰)
LEONARDO da Vinci(达芬奇)
这是展馆的Highlights of the collection。
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年 - 1519年,莱昂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西方艺术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文艺复兴三杰之一,High Renaissance(文艺复兴盛期)的开创者。同时涉猎于包括解剖学、天文学、植物学、制图学、绘画和古生物学等学科,并在绘画、音乐演奏家、机械工程师、科学家、解剖理论家、雕塑家和建筑师等领域自由穿梭,被广泛认同是艺术史上,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最能体现人文主义的博学家和天才。
尽管达·芬奇主要作品很多都已遗失,余留的估计都不足25幅,其中还要包括一些未完成的作品,但他创作了一些西方艺术经典中最具影响力的画作,唯一可以出售的作品Salvator Mundi 更是在纽约佳士得以4.503亿美金拍卖,创下了古往今来艺术史公开拍卖史上最昂贵的画作纪录,尽管这幅画至今还没被完全明确其真赝。
这幅是大师1519年离世前自己创作(非工作室)的最后一幅作品。
LEONARDO da Vinci
St John the Baptist
1513-16
Oil on panel, 69 x 57 cm
Musée du Louvre, Paris
1513年至1516年间,正值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文艺复兴最伟大的三位大师莱昂纳多·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的创作生涯重叠,他们在作品中实现的精湛技法被视为艺术史上的旗杆。
而这幅作品一直被誉为是莱昂纳多人生的巅峰之作、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也是他的晕涂法最壮观的范例之一。
施洗者圣约翰是基督教的重要人物,也是伊斯兰教的先知之一,后来,他还成为意大利佛罗伦萨城的守护神,是文艺复兴时期经常被描绘的主题人物。
画作取材于《圣经》,在沙漠中过着清贫生活的布道者,耶稣的表兄约翰,负责在约旦河中施洗、劝人悔改,按照上帝的指令也为耶稣洗礼,因此又称施洗者约翰。
洗礼时,天空瞬间开启,有光从中倾泻而下,显现着象征圣灵的鸽子,有形有体地降临在耶稣身上,并伴随着声音: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悦你。
从此约翰便追随了耶稣。
画中,大师将人物及所处背景,用前所未见的方式进行了描绘。
人物塑造
首先,圣约翰已经不是那个通常被描绘成愁眉苦脸、头发眉毛胡子混乱一团的暴躁的、生活在旷野中、靠吃蝗虫和蜂蜜为生的憔悴男子,而是近乎于雌雄同体的人物。
大面积占据着画面的年轻、俊朗、几乎像牧神一样的施洗者圣约翰正目不转睛地盯着你,他五官柔和、肌肤光润如女性,姿态慵懒又性感,一头大师擅长描绘的长而浓密的华丽卷发,与肩上所披、腰间所缠的皮毛披肩遥相呼应。
披在约翰身上的兽皮,并非《圣经》中原本记载的骆驼皮,而是大师完全故意将其改为有着斑点的豹子毛皮,这个细节是有意为之,他挪用了酒神Bacchus(巴克斯) 所穿的毛皮。巴克斯本身是一位异教神灵,被认为是基督的预兆。
画作是冥想而来的,并不是实叙性的。莱昂纳多以柔和的光芒以及五官的精致赋予了圣经人物以人性。
这一改变的直接影响就是改变了后人描绘先知圣人的方式。艺术家们突然就突破和摆脱了自中世纪以来过于拘泥于经颂字面的刻画。
而右手指向天空的神秘姿势,有着深厚的宗教意义,那是光线的来源,是基督降临的天路,喻着他在接受神的旨意,也意味着灵魂得以救赎的最后圣土。而左手放在心上,是信仰的所在,所托起的十字架,更昭示着他的先知身份。
有研究者认为,约翰这一造型,是莱昂纳多内心苦闷与彷徨的写照,在茫茫黑暗之中指向天国,暗示了对真理、对人性和通向正确道路的性取向等问题的重新反思。
莱昂纳多虽然是顶级大师级别的人物,可是据史料记载,在20几岁年轻时,被指控在同性聚众期间,与不满十八岁的男模,发生了不可描述的关系。尽管最后被美第奇家族保释,但其对两性最真实的想法被隐藏了起来。
他一生都再没有与任何女人有过亲密关系,性取向迷之又迷,反而在画作中尽情地展现男性的阴柔之美。
而这幅画作的模特,人们猜测可能是他的学生和助理、十岁时就加入了他的工作室的同性密友Gian Giacomo Caprotti da Oreno(即贾科莫·萨莱)。
萨莱一直都在他的身旁,直到1519年莱昂纳多离世。
黑色背景
其次,背景也创新地选用了漆黑一片,没有任何结构、没有任何造型物,平坦利落的背景用以衬托圣人从黑暗中扭转浮现的躯体,以聚焦注视点于人物,并置施洗者约翰异常大胆地上身裸露。他身体大部分处于黑暗中,只有脸部、和如同女人般丰腴的右侧上身、右肩和弯曲放在胸前的右胳膊,连着指向天国的右手纤细手指,以及隐约可见的拿着十字架的、放在左侧心前的左手,被天光打亮。
当我们走在画作前,详尽解读画作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从黑色背景中完全将细节辨认,所有轮廓似乎都通过背景和肤色的反差得以呈现。
艺术史的人物传记先驱瓦萨里曾说:
这位天才渴望给自己的作品带来最大的浮雕效果,他带着黑暗的阴影,去寻找一些最黑暗的背景,以至于他在寻找能够遮挡阴影的黑色。
而新柏拉图主义认为:
世界有两极,一端是被称为“上帝”的神圣之光,另一端则是完全的黑暗。但新柏拉图主义也相信,完全的黑暗并不存在,只是缺乏亮光而已。此处,亮光与黑暗对应基督教的善与恶。世间唯一存在的就是上帝,照耀着神圣之光,但就像光线会逐渐变弱,神圣之光也无法普照整个世界。
事实上,画面本身并没有因为大面积的黑色背景而丧失柔和,黑色背景和沐浴在天堂般光芒中的裸露上体之间形成了极为强烈的对比。这样的处理,使画面的光线更加清晰,而黑色晦暗的同时,却更为剔透,间接导致了视觉上的体态丰腴、皮肤柔软细腻,而毛发和毛皮的卷曲纹理结合柔和的光线,又平衡了肢体的僵硬。
大师当然也意识到了这种技法也存在固有的缺陷,他在早期就曾警告说:
人物在黑暗的背景下是无法辨别的,也不会显得与背景分离。从远处看,除了被照亮的部分,什么都看不见。
因而,在这幅画的阴影中,他保留的足够光线,在人物的黑暗区域也保留了一丝反射的光影,使约翰的形象溢出背景,轮廓如现在的贴图,让我们能够完全清楚地获得约翰的优美姿态。
微笑
在黑暗抽象的背景衬托下,先知以理想的ephebe出现,用他意犹未尽的微笑宣布基督的到来。
像是打了光的舞台剧角色的脸上挂着魅惑、妖冶又神秘的微笑。这微笑,咋一看,是凝望你的,细看过去,目光并不坚定,有着飘忽,很显然,这并不是幸福的兴高采烈,或者意犹未尽地沉迷于某种喜悦,相反,却凝聚了深刻的、人性化的情绪,看着看着,有些许的令人不安从心底油然而生。
这种雌雄同体的特征是与新柏拉图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它建构了超自然的图式,把人神关系置于道德修养的核心。这或许是艺术家个人对美的研究和理解,强化了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
看过莱昂纳多画作的人,都会对他画中人物的魅惑微笑的完美感到难以置信。记得柏拉图在他的《飨宴篇》中就有这样的描述“最完美的人类,兼具两性。
我想,微笑,也大抵如此吧。
莱昂纳多善于利用无以描述的微笑来增加我们对他作品中人物内心世界的兴趣,让我们想知道这个画中人的感受、经历和想法。蒙娜丽莎是、这幅也如是。
我确确实实觉得微笑中也有着些许风月的味道。不是我灵魂有瑕疵,这一感觉在我查阅资料背景时进一步得到印证。但我想即使是没有看过大师的Angelo Incarnato的人们也能够体察得到吧。
可大师却微妙地通过添加十字架,获得了画作更清晰的背景,就好像临检过审的影片,告诉我们:别多想、也别担心,这是一幅宗教画。
微笑或许是约翰对着救世主的。
这让我不得不再回看大师那副艺术史上最贵的画作Salvator Mundi ,总觉得他有故事或者是有倾诉、有期许于救世主,那是将全世界和人类的救赎与福祉捧于掌心的人。
如果把约翰的微笑稍微旋转 30°,与《蒙娜丽莎》的微笑重叠,你会想到什么?
我也确实觉得,比起蒙娜丽莎的微笑,约翰的微笑含有更多的信息量,更受看耐思,有回味空间,基于两幅画我都亲眼见过,也都多多少少研究过,假如我有足够的钱,从喜好上讲,我定会买约翰这幅而不是蒙娜丽莎那幅。
极少用色
与《蒙娜丽莎》一样,《施洗者圣约翰》也是一部实验性的作品。大师一直在寻找理想的身体扭曲,完美的光影效果,以放大运动、构建体积和赋予微笑,尤其是以少量的色彩,实现一种非凡的经济表达。
画作用色几近吝啬,只有抽象的黑色背景和温暖的棕色色系中少有的而、三个色调,这种极简用色的画法使皮肤、毛皮和卷发的颜色色系平衡且统一,这种统一性又赋予了画面强烈的个性,消除了颜色之间因差异而产生的动态,将观视重点聚焦在脸上的灿烂表情,给视觉带来了更加坚实和直接的解读,并由此对画作重心产生凝聚与思考。
Sfumato(晕涂法)
这幅画既是莱昂纳多标志性晕染法的杰出代表,也是16世纪末和17世纪意大利绘画中随处可见的明暗对比法的早期代表。画作的精湛在于光影的高超运用,明暗对比技术的娴熟搭配和造型的柔和感。
在中世纪转入文艺复兴盛期的漫长过程中,绘画技艺突飞猛进,先后出现了四大经典技法:Cangiante(换色法)、Chiaroscuro(明暗对照法)、Sfumato(晕涂法)和Unione(统合法)。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三杰在世时,各有自己的倾爱,比如米开朗基罗常常采用Cangiante;拉斐尔则采用Unione ,而莱昂纳多常用的是Sfumato。
Sfumato,意为“淡化”或“雾化”,也叫渐隐法、朦胧法等,尤其指用颜色和色调调和的方法使得画中人物轮廓变得模糊、柔和,形成难以察觉的色彩过渡,赋予了作品精细的阴影,以及奢华的柔和感和朦胧感。
采用晕染法,使得画面不仅线条朦胧、轮廓柔和,就连暗部与明部的过渡,也显得极为细腻。其中用明暗交错的阴影手法,与刺眼的光亮,进行较为鲜明的对比,更把画面的神秘感得以增强。
莱昂纳多擅长不用线条也不用边界线,直接从明暗区域制作出微妙的渐变,用以高度幻化的面部特征的渲染。
这种效果的实现通常是使用非常薄的釉层来叠加,釉层由几乎没有颜料的清油制成,它使轮廓看起来像是烟雾缭绕,并使人物栩栩如生。
同时,在空间处理、光影描绘和晕涂法等方面的高超技艺,使边界和线条被模糊化。这有助于画作模仿人眼在三维空间中看到的事物。
在莱昂纳多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离开了罗马,开始在意大利各地流浪。旅途中,随身携带的三幅作品中就有《施洗者圣约翰》,另外两幅是《圣母、圣婴和圣安妮》和《蒙娜丽莎》。
此时,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邀约他,并给了这位年迈的艺术家一笔可观的养老金,以及位于Amboise(昂布瓦斯)的 Château du Clos Lucé(克洛吕塞城堡)宅邸。
在克洛斯吕塞,大师生命的最后三年进入了对他的三幅画作精心的修改,每个画层、每个细节都经过了多次深思熟虑。
而对这幅,他不断地对其进行创作,从未停止完善构图的细节、明暗对比的光影处理技术,以它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反思情感和精神问题。
最终,大师以象征性和实验性元素、精湛的技巧为特色,使这幅画成为一次真正的艺术体验。
尽管《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可能受到很多媒体的关注,但无论是从技巧还是情感上来说,St John the Baptist 是里程碑式的代表作,代表了大师“最佳”和“最具表现力”的水平。
约翰的角色一度有被艺术史学家理解为性感的标志,认为他或着迷,或震惊,或讽刺的表情,存在着一种邪恶天使令人不安的恶意,一种狮身人面像般的神秘感,并形容他恶魔般的微笑,试图唤醒观众的淫秽思想、灌输同性恋道德。
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人们在作品中看到肖像中隐匿的迷惑,对于某些人来说,他可能是瓦萨里描述的有着长卷发的萨莱,也有于1513年陪伴莱昂纳多来到罗马的神秘的洛伦佐。
有人说,越是对作品千奇百怪的解读,就越印证了作品的精神强度,表明了深刻的反思和最好地阐释对宗教的愿景。
如果拿出圣约翰福音的第一节经文对比:
光明在黑暗中闪耀,黑暗并没有阻止它。有一个人是上帝派来的,他的名字叫约翰。他作为见证人而来,为光作见证,以便所有人都可以通过他相信。
St John the Baptist 无疑是这段经文最完善的例证,这个人不是光,但他在那里为光作见证。他是光的见证人。
或许,艺术家在描绘着一种神秘而短暂的情绪与顿悟,魅惑、甜蜜的外观,注定要在基督的真光面前消失,而圣约翰的转身和指向,似乎想带我们一起经历黑暗的夜晚,他的微笑向我们许诺即将到来的黎明,和永恒的救赎。
这是一幅普世的杰作。无论我们的教育历程如何,也无论我们的宗教信仰如何,我们都可以与这幅画有一种心灵的交流,因为我们身处一种非常强烈的视觉情感之中。
它触动着我们的眼睛、思想乃至灵魂。
2024/6/24 LV
原创作品,版权(文字、图片)所有!严禁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