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作为父母应该严厉地批评孩子吗?孩子不喜欢阅读,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当孩子因为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哭闹时,作为父母应该冲孩子发火吗?
如果作为父母,你也存在上述困惑,不妨和我一起翻开《笨拙的教养》这本书,书中通过众多国内外社会精英的育儿案例,结合教育学知识,告诉我们: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必焦虑,只需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注重培养孩子的基础能力,然后放手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历练和成长。
作者汪珺是一个海归职场妈妈,也是某上市教育集团高管,她陪伴孩子在不同国家生活,深入观察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并通过记录陪伴孩子成长的岁月和感悟,形成了快时代下的慢教育理念,为父母教育孩子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启示和指导。
01 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力
一个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成长。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培养孩子自主爱上学习的能力,而不能一味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逼迫孩子一刻不闲的背诵、刷题和做题,这样做孩子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缺乏学习的动力。
父母要想培养孩子的学习力,首先,要让孩子做到劳逸结合。平时除了让孩子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外,也要让孩子参加感兴趣的娱乐活动,比如:弹琴、唱歌、运动等,让孩子大脑得到休息的同时,也能让孩子始终保持较好的学习热情。
其次,注重过程而非结果。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平时多注重积累,多关注孩子努力学习的过程,而不是考试成绩的好坏。当孩子没考好时,父母不能劈头盖脸地批评孩子,这样不但容易以偏概全,而且孩子容易因为心里委屈而产生逆反心理。
最后,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大多数孩子之所以学习不好,往往是上课不能做到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听讲,也很难长时间专注于做一件事。父母平时需要持续对孩子进行注意力训练,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事让孩子坚持去做1-2小时,父母做到不干扰、不打断。
02 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力
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一个人想学有所成,一个重要的法宝就是让读书学习成为习惯。从小培养孩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将使孩子受益终身。可见培养阅读力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要想培养孩子的阅读力,第一,父母要给孩子树立爱上阅读的榜样。当孩子学习时,如果我们在场陪伴,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书。
作者在纽村时,家里楼下就是图书馆,孩子每天一放学就是去图书馆写作业和读书;在北京时,她每周都会领着孩子去独立书店喝茶、买书,她还经常陪孩子亲子共读,共同交流和学习书籍内容,耳濡目染下,她家孩子从小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
第二,父母要做到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让一个不爱读书的孩子短时间内爱上阅读并不现实,这就需要父母学会慢慢引导。比如:可以先给孩子买生动易懂的漫画书和绘本类书籍,当孩子感兴趣后,再给孩子买大部头的文学书和历史书等。
第三,父母可以帮孩子制订阅读打卡表。严格制订读书计划,细化到每一周、每一天甚至每小时,通过孩子平时的阅读表现确立每个时段完成的阅读任务,并确立具体的奖惩措施,鼓励孩子坚持下去。
03 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沟通力
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诸智商,80%则取决于情商。如果说情商对于人生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高情商必备的基础能力沟通力,就需要为人父母从小帮助孩子培养。
父母要想培养孩子的沟通力,首先,要学会和孩子好好沟通。对于孩子来说,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要学会使用恰当的语言和表情,而父母往往是孩子学习的首要对象。
比如,孩子看见小动物非常喜欢,想买一只回家养,不断地央求父母,父母可能工作忙,顾不上照顾小动物,也可能自己不喜欢,不想给孩子买,如果孩子不依不饶,很多父母可能会控制不住对孩子发火:“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呢?”
孩子看到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哭闹。如果身为父母,我们能够做到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用最自然的态度对待和引导孩子,说出不想给孩子买的理由,让孩子从心里理解父母的想法,孩子才能学会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
其次,要给孩子创造与人沟通的机会。父母要尽可能地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去观察、体验、模拟和进行不同场景的社会交往,多带孩子去户外,或者邀请孩子的同学和朋友来家里玩耍,给孩子营造与人沟通的机会。
最后,要多给孩子创造表达自己意见的空间。父母要为孩子创造机会,鼓励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即使孩子提出的想法父母并不赞同,也不要急着发表反对意见,而要试着问明孩子持有观点背后的原因,换位思考后再说出自己的观点,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
《笨拙的教养》这本书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的育儿经验,并结合大量中西方家庭真实的教育案例,教会父母要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学习力、阅读力和沟通力,从点滴做起筑牢孩子成长和幸福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