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自己!”——这句刻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的箴言,经常被哲学家们引用,规劝世人要认识自己的真正价值!
这句箴言也暗藏了一个假设:认识自己并不那么容易。
想起最近的几个经历。
一生学堂的小凌老师经常讲,人之精神体结构,胚(本我),米(自我),糠(小我),小我更多的是我们多年形成的自动反馈机制,小我→急,怕伤害,恐惧,她有积极模式和消极模式,不论是哪种形式,当我们被小我控制,失落,担心,麻木,亢奋,争斗,欲望都是妄境,让我们能量下降。如何体察本我,自我,小我其实真心不容易啊,经常是小我当道!
去年7月开始,我用软件记录8个习惯119天后发现,咦,一直以来,我以为我是热爱运动的人,竟然运动打卡最少,还很容易因各种理由而放弃,没有坚持,形成自然的习惯,11月份我决定要改变。才有了寻找适合自己的运动一慢跑,身心愉悦而获得坚持。
上闹钟吃饭睡觉是我的一个习惯,几年了发现,早餐坚持得最好,晚餐5:30很容易拖,特别是夏天,夏天天黑晚,5:30感觉很亮,反而冬天天黑的早,准点的多。
看书喜欢用微信读书,有好书一下子就想看完,特别是关于生命,医理,养生生活等方面的书,急不可耐。微信读书记录我就是短时间内特别投入,时长长,一旦事情一忙,就好多天没登录。一年多来读书168小时,读完42本书。
听樊登讲书接近三年,是坚持最久,最不用费脑的事,当我想休息时,第一想到樊登读书App哈哈,听新奇的书,历史的书!3年,119本书,有几本书,听了十几遍,比如:扫除道,人生只有一件事,万古江河等
大春之道学习应该是一年来投入最多,最用心的学习了,里面尽是故事,有所懈怠,想偷懒,又情绪低落时,这是首选,开启激活并让我有规律,自律。听了284小时,559节课
我寻思自己为什么会喜欢大春之道的原因:
方便:在手机上随时可听音频,看视频,看文字,最短有一分钟音频,最长也就20分钟,现在怕费眼,更喜欢声音类学习。
进度反馈:有学习时长,思考作业和互动点评,可投入,是交互式学习。
内容好:内容包罗万象又真实贴近生活,可操作性强。因为是故事,普通人的故事,身边的故事,甚至是自己的故事。人都爱听故事,我当然也不例外。
与目标关联:想获得好的身体是我首要目标,通过学习加实践可以获得,想获得好的形体,好的生活方式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一群人坚持的氛围,这个不仅仅是学习力还需要领导力,想获得更高的价值追求一比如尊重,自我实现,赢得人心获得财富等等,这个需要更多:沟通力,演讲力,思考力~~
从这个分析,我发现自己喜欢与自己较劲。
比如我从2017年开始使用奇妙清单这个APP,列年度,月度,每周,甚至每次计划,看到每周、每月按计划进行就有莫名的成就感。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列计划,完成计划给我这么大成就感,为什么又常常疲懒呢——比如最近一月,还有几年前的更多时间(忘记了具体时间,但疲懒的感觉有记忆)
答案是:我虽然列了并完成了一些计划,并没有经常检视回顾。
也就是说,我需要进度条时时提醒自己。
记得1万小时定律,我希望每天能读书、思考总结(写点东西),运动,学习等,让自己浸泡在这个环境中,只要浸入,就会持续,才有深入,下一步往往藏在上一步的后面。
为什么现在要这样呢?如果跟进结果,比如:瘦多少斤,体脂率多少,腰围多少等,就很少能做到。结果达到了开心,没达到沮丧,结果其实是个投入工作后自然而然的呈现,而我却深受影响,就像孩子考试,我要是只盯成绩,考好了得意,考砸了自卑,那永远没法享受学习,享受考试。
从今天开始,准备增加一个时间投资计划,并用软件跟进方法:比如:阅读每周5小时,设周三,五,日提醒,运动每天2小时,设跑步,拍手,揉腹,骑行,无氧都算,每天中午提醒,学习每天1小时,每天下午提醒检视,思考总结这个是大脑最不想干的,更要设计提醒,减少难度,或静坐或写文字或语音均算,每天晚上8点提醒,最后临睡前在软件里查看当天读书、学习,运动,工作等的完成情况,在每日总结里记录。
相信一句话,人最善变,前提你只要意识到!不知不觉不为错,先知先觉不是我,后知后觉有方法,打造氛围全在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