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在老师的要求下背诵完了部分著名的唐诗,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未必能很好地背诵和理解唐诗,为了让各位小学生更好地能掌握唐诗,我习惯性地把这些唐诗按照思维导图的模式进行了分类,原来林林种种的唐诗经过分类,只有三种,人,景物,抒情。
第一大类是人,这里面也包括动物。而人里面也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农民,代表作有《悯农两篇》,《农家》,第二类是隐侠,都由贾岛创作,《剑客》和《寻隐者不遇》,第三类是儿童,代表作是《小儿垂钓》,最后还有动物,这里有两篇,一篇是著名的《咏鹅》,一篇是《蜂》。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总体来说,唐诗中对于人的直面描写并不多,而我们熟知的有人物标题的唐诗《赠汪伦》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其实只是借景抒情。从唐诗里人物描写不多,我们看出东方人的含蓄美,往往把对人物的描写寄文字于景物和情感之中。在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的前两句中我们倒是看到难得对于人物的刻画,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第二大类是景物,是唐诗里最大的一类,这里面我又细分成八小类供大家理解。
第一类是四季,其中以对于春天的描写居多,代表作有《春晓》,《春雪》,《春夜喜雨》,《清明》,《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另外一个季节是秋季,代表作有《秋夕》,《山居秋暝》。而唐人对于夏冬季节似乎不太感冒。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第二类是气候,以雨雪为主,描写雨的有《竹枝词》,《春夜喜雨》,描写雪的有《江雪》。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第三类是月亮,古人以月亮为圣洁的象征,常以月亮的皎洁反映人性的高洁,同时也会千里明月寄相思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代表作有《古朗月行》,《月夜》和《静夜思》。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第四类是植物,这里面诗人尤其偏爱柳树和桃花,代表作有《咏柳》和《台城》,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柳树发芽于早春,多少有些春寒料峭的冰冷,而桃树开花于初春,则多少给人以春光烂漫的温暖,代表作有《江畔独步寻花》两篇,《大林寺桃花》,《题都城南庄》,《渔歌子》。
第五类是塞外,在唐朝主要指雁门关外,因为唐朝和突厥的多年征战,也催生了诸如王昌龄这样的塞外军旅诗人,代表作有《出塞》,《从军行》两篇,《塞下》两篇,《塞上听吹笛》,《马诗》,诗词多反映塞外大漠的荒凉和边关将士的艰辛。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第六类是山川,也是唐诗的一个高峰,描写山川的唐诗优秀作品比较多,其中以李白居首,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宿建德江》,《滁州西涧》,《浪淘沙》,《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洞庭》,我们可以看出即使唐都在长安,但是优秀的山川唐诗作品却大都位于长江两岸,而李白的山川作品在唐诗里几乎独步江湖,他的优秀作品基本也都沿着他的足迹沿江而下,从白帝城到黄鹤楼,从敬亭山到天门山,记录尽了长江两岸的山川景致。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第七大类是故地,和山川一样,隋唐以降,即使首都还在黄河关中地区,但是文化和经济随着几百年前中原贵族的衣冠南渡,已经在长江流域发端,甚至开始超越黄河流域。唐诗对于故地的描写除了一篇《过华清池》外,几乎清一色地对于江南的描写,这里还主要集中在三个江南城市,南京,扬州和苏州,代表作有《江南春》,《忆江南》,《乌衣巷》,《台城》,《忆扬州》,《寄扬州韩绰判官》,《枫桥夜泊》,《渔歌子》。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顺便说一句,另外一个诗词集中地杭州的描写则多出自于宋诗,因为在有唐一代,江南繁盛之地还大多在吴地,杭州的繁盛要感谢五代吴越王钱镠的功绩和南宋之后定都的繁盛。
第八类是竹林,在中国古代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代表了君子的品行,这里要感谢王维这位君子,唐诗中著名的竹林描写都出自于此君之手,代表作有《山居秋暝》,《鹿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唐诗中对于景物的描绘就如果中国的水墨画一样,所有的景色的表达最终还是为了表达个人的情感,只是中国的古人总是会通过景色的诗来间接的抒情,不过情感毕竟是浓烈的,没有情感的注入,也不会流传千年让人读起来也为之感动的诗句,也总是有那么一些诗人会直抒胸臆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唐诗的第三大类就是抒情,这里面又分三小类。
第一小类是亲情,也被灌注为思乡之情,古代交通不便,相隔千山万水,交通成本又非常人所能承担的条件下,少小离家老大回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所以对于故乡父母的思念常常会被饱含在诗词的只字片语之间,代表作有《渡汉江》,《回乡偶书》,《宿建德江》,《游子吟》,《逢入京使》,《静夜思》,《夜上受降城闻笛》。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第二小类是友情,离开故土,即告别了亲情,友情则在古人的人际关系中显得弥足珍贵,今日或还在一起入仕,或许明日既要天各一方,在古代官场也是常有之事,或许今日别过,未来就将天各一方,唐人也常将友情寄怀于诗词之中,代表作有《芙蓉楼送辛渐》,《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九月九日送山东兄弟》,《赠汪伦》。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三小类是家国情,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家国情怀,唐朝当时在世界上也是最繁盛的国家,唐人对于国家,特别是在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前后,更催生了以李白和杜甫为代表的诗人对于国家命运转回的担心和欣喜,代表作有《秋浦歌》,《凉州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则算是反映唐人家国情怀的开山之作。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通过上面的分类我可以看出,唐人的抒情无外乎亲情,友情和家国情三种,而对于人情中最为心动的爱情,即使是开放的唐人,也极少会通过诗来抒发自己的爱情,当然也有个别特立独行之作,比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通过对于桃花的描写隐晦地表达了自己对于没能勇敢表达爱情的遗憾之情,也是唐诗里难得的爱情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以上的三个大类划分基本涵盖了百首著名的小学生阶段的唐诗,通过人物,景物,抒情之三大类我们既能大体了解了唐人作诗的思路,同时也更好地能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脉络结果,唐之后的五代,宋,明,清的诗词可以说基本也在沿袭这个思路往下发展,唐朝的诗多以写景为主,抒情往往寄情于景之中,而在有宋之后,诗人对于情感的表达需求更为浓烈,往往能够跳出景物,直抒胸臆,当然这也符合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PS:本人写作初衷旨在帮助和自己儿子一样的小学生更好地能背诵唐诗,理解唐诗,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本文以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诗文小学版诵读》为蓝本进行分类,个别生僻,难解唐诗并未列入其中,当然或有遗珠之作未被列入,还请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