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皆醉斯人醒,大厦将倾独支撑。
人正身正情更重,忍教毁谤落污名。
贾政是《红楼梦》当中的一个虚拟人物,许多读者皆是对他的严厉,刻板迂腐印象深刻,但面对家族的江河日下,颓势日显,他大多时候处于失语的状态中,他拥有个人的无奈与挣扎,不得已下他只能用严厉的外衣掩盖住内心的真实。
作为儿子,贾政虽已过知天命的年岁,可他以玩笑的口吻抛出自己的疑问,与平日里苦心树立的严夫形象背道而驰。作为一个儿子,贾政也依然想念着母亲感情的温存。作为一个父亲,他深切的爱着元春、宝玉,在元春离开的那一日,他不能像贾母,王夫人那样抱着女儿痛哭,细说离情。只能隔着珠帘暗自垂泪,告诫女儿不负皇帝隆恩,这是一个父亲的肺腑之言,隐忍而强烈。对于宝玉,他虽然严加管教,在宝玉犯下错误时不顾他人的劝阻杖罚,虽然自己的内心也颇有不忍,但他却是为了儿子的前途切身着想。他承认宝玉的才华,在大观园时让宝玉题匾,这是作为一个父亲正确的教子,爱子的手段。在举家团圆之际,精神的松弛和亲情的温暖使贾政放下了平时严肃的戒备心,他以自己最真实,最炙热的情感面对着自己的亲人。“失语”是贾政的日常状态,为了家族他不得不失语,但是面对家族他却能放下这副精神的枷锁。
作为贾家的顶梁柱,贾政的才华平庸,仕途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但他仍然抱有自己清闲归隐的理想。在试才题对额之际,面对潇湘馆的翠竹森森,他感慨“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可见他不是名义上的侯门腐儒,他也拥有人间至道的追求,他向往小院读书的清闲生活,厌倦俗世的缠绕繁琐。家族的不顺致使他的理想无处施展,最后他虽然被救出了狱,依然承袭了官职,但家族已经破败,儿孙已经各自散去,他的立足之处又在何方呢?
看一个人就不能只看他的面,更要看他的里,贾政与宝玉向往的自由不同,他最终皈依了现实,在面对理性和温情的考验当中,他选择了家族,还是选择了回归官场,这是贾政一个失语者对自己做出的回应。但贾政又与宝玉有相似之处,他同样欣赏黛玉的才华,也同样喜爱清幽的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贾政作为一个儒学家的审美和意趣,同样也反映出了他的理想和追求。这样真实而又多面的贾政只能在片刻展现出自己的真情,像一座冰山,露出的表面不及内心的万分之一,偶尔才露峥嵘。
总之,在封建礼教的约束、摧残下,大观园的每一个人都仿佛凋谢了的花瓣,零落飘散,贾政也已成为了失语的“假正”。红楼故事的悲剧延续到今日都令人心痛,无数鲜活的生命,无数女儿家的心肠都被牢牢的旧社会撕碎,贾政又何尝不是封建教条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