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是当下课改的一个核心概念,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都肯定这一概念,并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为之探索!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是学科活动,那么如何通过学科活动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余文森教授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中给了我们启发!
什么是学科活动呢?以语文为例:语文的学科活动应该以语言为核心,以听说读写为基本形式,以学生的学为主要过程的语文文学习过程!如何在学科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余文森教授给了我们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 强调学生自己动手
对于学生的学习,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我们不仅要学习他人的知识经验,更应该自己动手发现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在参与互动中学习,在交往中学习,在体验与游戏中学习,在探索与生活中学习,在各种亲自操作和实践活动中学习。让作为主体的学生的身体进入教学中,发挥身体知觉的认知能力。让学生把每一种感官都调动起来。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还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巴说,用自己的手去做。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二)重视感性因素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如果学生的感性认知丰富,表象清晰,想象生动,形成理性认识以及理解书本知识就比较容易。而且,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往往重理性,轻感性。这种认知方式使学生只能掌握理论层面的知识,使知识成为空中楼阁。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和发展人的理性因素,同时也要关注和发展人的感性因素,只有经过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才能经过飞跃,才能够精确牢靠的把握事物的本质。
(三)倡导在用中学
传统教学以学为本,以学为先,从而导致重学轻用。现代教学则强调以用为本、以用为先来定位两者的关系。在教学中,应该着眼于目的,将“用”知识作为“学”知识的重要目的,并将用知识作为学知识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同时也应该着眼于过程,将“用”知识的过程看作“学”知识的过程。
(四)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
就学科知识本身而言,它是思维的产物,智慧的结晶。学科教学绝不仅仅意味着展现教材上的现成结论和现成论证,而应重在揭示隐含在其中的精彩而又独特的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深入到学科知识的发现或再发现中去。而就学生的认识活动而言,主要是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与文森教授这样的观点,我认为在课堂上设计的教学问题应该能够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知识,同时在课堂中教授给学生有效的思维方法,思维模式,让学生成为会思考的人。
余文森教授对于学科素养形成的主要路径—学科活动中的观点给我一些设计教学的启发!相信在以后的设计活动课中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会更加合理、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