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大二以来,随着越来越多设计视觉类课程的学习,我逐渐发现自己的设计感很缺乏,常常做不出很有创新性的作业,也常常将自己的设计作业沦于平常。尤其是在网络中浏览到那些优秀的作品或老师展示的学姐学长们的优秀作业后,我的焦虑感越来越强。
另外在对广告这一门专业的不断深入学习中,我也愈加体会到作为一个广告人必备审美素质的重要性。这种审美素质不单单只针对于平面广告作品,还有视频广告作品,甚至是文案广告作品,它的内核也是要有审美观的。
就是我内心的这种焦虑感、压迫感与急迫感,促使着我很希望去找找相关的设计类书籍来提升一下我的审美。于是在五一放假的第一天,我去到武汉的多家书店,找寻相关的书籍。也包括去到了专门的设计类书籍书店,如武汉美术馆旁边的『视觉书屋』。
《设计五感:拙》这本书就是我在这一天看到的很不错的一本书。
『源』
这本书是由善本出版的。善本出版有限公司是我国专业从事设计类图书出版的公司。尤其以平面设计、设计文化、艺术领域为主。是中国最专业的设计类图书代理发行商之一。
《设计五感》这套书包括《设计五感:拙》《设计五感:乱》《设计五感:恶》《设计五感:空》《设计五感:精》五册,每一册都以各主题,结合作品案例来进行编排。
『感』
《设计五感:拙》这本书介绍了美学史中“拙”这一元素。“拙”即稚拙、粗犷、原生、随性…
这册书如此介绍到:“在本书聚焦的当代平面设计中,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拙”视觉—原始的肌理、粗糙的材料、笨拙的线条、不相配的用色、看似毫无讲究的构图,等等。这些不为美而美的勇敢探索,的确很有趣,也不禁让我们思考“俗”与“雅”的界线、艺术和设计还可以是什么样子。”
看完了这本书后,我了解到了Wabi-sabi这一美学元素。也更加具体细致地体会到了“拙”感作品的力量感。另外是更加理解了为何说艺术是无边界的。
当然也有了反思,当自己在以后的学习或在进行设计时,应该多思考如何去打破常规、如何去找寻随性自然的力量感。还有就是我更加意识到自己应该在平时多多浏览设计作品,多多学习美学元素。虽说广告专业出身或许难以与专业美术出身的学生进行专业上的比较,但是审美素质与设计创意素质作为广告生必备素养,尤其是我自身比较欠缺的一点,我应该也必须加强这一方面的学习与练习。
『释义』
Wabi-sabi 描绘的是残缺之美,残缺包括不完善的、不圆满的、不恒久的,现今一般也可指朴素、寂静、谦逊、自然等等。广义上Wabi-sabi是生存的一种形式, 狭义上是一种特别的审美概念。Wabi-sabi 是日本传统文化、美学、世界观、思想哲学的最鲜明的一个根基,深刻影响着世代日本人。这是一种源于佛教哲学的独特美学观念,代表着日本文化中接纳不完美和短暂无常的态度.wabi和sabi两个词的最初意义与现在有所不同,前者意指孤寂,后者有枯萎、清贫之意。到了14世纪,它们的含义变得更为正面。渐渐地,wabi指自然物与人工制品的粗糙、简单、谦逊和静谧,sabi则成了时间流逝所带来的美。
日本茶道就是wabi-sabi的典型例子。茶道大师千利休(1522 - 1591)对wabi-sabi 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他使这一美学观念在茶道中得到扩展,提倡使用黑陶茶碗、竹席竹勺和淳朴的小茶室,这与当时的奢华风尚形成了强烈的对比,wabi-sabi也在16世纪达到了高峰。传说有一次千利休清扫完 庭院的落叶后,走去摇动一棵树,让地上又散落着树叶,这种取自自然的缺陷美往往能给人带来内心的平静。
Leonard Koren 介绍 Wabi-sabi 一本书《Wabi-Sabi: for Artists, Designers, Poets & Philosophers》的一段话:削减到本质,但不要剥离它的韵,保持干净纯洁但不要剥夺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