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专家都确认父母吼叫对孩子有负面影响,那么是否真的一点都不能吼呢?
其实没那么绝对,遇到一些危险情况时,是有必要的,比如一辆汽车正开过来,但孩子毫无察觉地过马路时。
不过,大多数情况确实不需要对孩子吼叫,但我们很多父母却难以忍住,怎么办?
在《不吼不叫》一书中,作者提出的戒吼方法如下:
追踪
事件;
反应(身体、反应、情绪、升级想法);
回应;
后续情况;
相关的气质特点;
评估,其它处理方式。
在追踪和记录自己的情绪触发点后,很重要的就是要自我同情,不要批判自己、不要陷入自责和愧疚之中,而要给予自己理解,温柔呵护内心。
A-B-C-D-E法则
A. 自问
B. 呼吸
C. 平静自我
D. 确定孩子的需要
E. 同理心
这几步简化一下就是,先让自己平静下来,如果不是紧急、涉及安全的情况,可以先照顾好自己,然后看孩子的需要,再看如何去满足。
这个法则主要用于父母稳定情绪,至于管教孩子,则适用于4C法则:
4C法则
沟通、选择、结果、连接
其中很受益的一个沟通方式是,说话时以“我”开头,表达自己对某个具体行为的感受。
即“我的感受是X,因为你做了Y,所以,请你做Z。”
举个例子,“我觉得头痛,因为这里的声音太大了。我很高兴你玩得开心,但是请你到外面去玩这个游戏。”
假如换成以“你”开头,一般的父母可能会这样说:“你能不能别吵了,让我消停会儿!” 这样大人容易引发怒气,孩子觉得被埋怨、指责——要么被吓到、要么更抵抗。
道歉
真诚道歉的三要素:后悔、责任、补救。
父母可以通过自身的示范,让孩子学会同理心、责任感和宽容。
定时器
帮助孩子明白将要发生什么和什么时候发生。
我觉得,这一方法对小一点的孩子未必有效。
我在一个育儿视频中学到一招,就是双手掌心相对,拉开一段距离,表示一小时或两小时,然后中间提醒孩子已经过去一半了(掌心距离减一半),最后留出十来分钟再次提醒孩子时间快到了。
家庭会议
让孩子参与制定计划、会议流程、积极出谋划策,对全家人都有益处。等孩子大一些时可以考虑。
在执行计划时,有的父母会把孩子表现的表格和奖励结合起来,这一做法有利有弊,需要注意两点:
一是最好只限于在某个特定时间做到某种改变或达成某个目标。
比如想让孩子养成上学前不磨蹭的习惯,可以答应放学后玩半小时电脑。过一段时间,等孩子养成习惯后,就可以不再使用这个奖励表格了。
二是这样的表格最好不要用于惩罚。
要想戒吼,没那么容易,但是可以在一次次情绪风暴中更加理解自己、也更加了解孩子。
“记住:孩子不是你的敌人。你的孩子需要你给予关注、安抚、规范、引导、宽慰、温柔的抚摸,以及成功的机会。而且,和你一样,你的孩子需要很多时间和很多次练习才能掌握他日常学到的技巧。”
“管教并不等于要让孩子承受痛苦。”
父母也需要知道:“当孩子降生,一个安静整洁、井然有序的家就不复存在了。如果你试图纠正孩子做的每一件你不赞同的小事,你就会筋疲力尽,濒临崩溃,而且还有可能将每一次与孩子的互动都变成一场战争。”
所以,给自己、也给孩子更多的理解和耐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