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吼叫偶尔在短期内会有效果,但总的来说,这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工具。
这是罗娜·雷纳在书籍《不吼不叫:如何平静让孩子与父母合作》里面写的句子。
我们平时教育孩子时,常常会感到手足无措,当我们的心情不好时,如果你的孩子在身边,做了一点让你不满意的事情时,你是不是就会大吼大叫起来,甚至说一些难听的话,你的样子就变得像个巫婆一样可怕,大多数孩子看见这样的父母会哭起来,甚至有些孩子会跟你对骂起来。
这时,又难免有一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战争,这样的场面真的是我们希望看见的吗?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育儿专家,同时还是一位职场金融师,她每天需要面对很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并且她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对于教育孩子,她从刚刚开始的吼叫式教育到现在平静与孩子相处教育。
她认为教育孩子,单单靠吼叫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也是她成为育儿专家,总结出来的育儿经验,本书结合了向她咨询育儿问题的家长,提出来的问题,以及追踪这些孩子们身上所发现的问题,对症下药,写出来的一本以故事+总结的写法,讲解父母如何才能做到不吼不叫,还能让孩子与你平静合作。
这本书受到了樊登读书会一致推崇的好书,通过本书樊登老师还写出了另一本育儿书籍《读懂孩子的心》,然而樊登书里一直推荐这本书,可见这是一本难得育儿指南书籍。
我将从吼叫的来源、减少吼叫的日常以及停止吼叫三个维度去分析父母为什么会对孩子吼叫,分析吼叫对于孩子的影响,从而谈谈我在育儿之路的一些感悟。
01、了解吼叫的来源?
我们为什么会吼叫,吼叫可怕之处就像“踢猫效应”一样
晚饭过后,儿子在房间里做作业,我在客厅沙发上忙着手机里未完成的工作。
他写了一会作业,跑出来和妹妹玩一会,写一会又跑出来玩,我吼了他几句:“你快点去写作业,写快点,一会太晚了,你又闹睡觉,明天拿什么交给老师。”
他看着我吼叫的样子,停了一会,跑进房间继续写作业。又过了一会,他又再次跑出来玩。
我当时看了一眼时间,不耐烦的又朝着他吼了几句:“你的作业写完了是吗?又跑出来玩,你到底能不能写快点,写快点,要睡觉了……”
他听见我吼他,他也开始对我吼叫起来:“写,写,写,你就知道看手机,你不教我,我怎么写。”
我大吼道:“你不懂写的拿出来问我,我现在真的有点忙,你不要烦我了。”
然后他委屈的哭了起来,走进房间把门反锁起来,我在客厅继续忙。
半个小时后,我以为他回房间会像前两次一样,继续写作业,谁知他居然在里面睡着了,还没有刷牙,作业也没有写完。
最最最重要的是,他房间门反锁,钥匙不见,而且房间里的空调开了18°,门窗紧锁着,我开始担心起来,心里忐忑不安……
我开始疯狂的砸门,喊他开门,可无论我喊破嗓子,依然没有声响。
我当时特别着急,开始砸门,我越砸门越生气,越生气越容易飚脏话骂他,把手都拍红了,一次又一次摇着门把手,没有注意门锁被我砸坏了……
天亮后,还是先生爬窗进去救了儿子。
这次教训让我深刻的意识到,吼叫的来源,不是因为孩子原因,而是自己手边未完成的工作,这也是一心二用带来的结果,假如我们换一种思维去思考:
假如我多关注他一点,也许他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假如我陪他写完作业,再忙其他工作,也许他早就安静地进入了梦乡。
假如我不疯狂地砸门,门不至于坏,也不会把他锁在里面一个晚上。
《养育幸福》里曾说:“当我们能够心平气和、善解人意地与孩子相处,那么,相应地,孩子们就能够内心平静,怀抱善意。”
02、如何减少吼叫日常?
利用追踪法,记录吼叫的事件,从而减少吼叫日常
书里有一个这样的案例:“每次轮到儿子洗碗的时候他不洗,我都会生气,大吼大叫。我能感觉到紧张的情绪从我脖子这里升起来,直抵喉咙。它就像被点燃的火焰,而我变成了一只准备进攻的喷火龙。有时候,我能在感觉到情绪紧张时离开,但大部分时候我都会发火。”
当我们开始反思对于孩子吼叫时,我们要观察自己的情绪,然后再看看孩子的反应,是自己希望孩子做的,还是孩子自己想做的。
当我们看清楚了事实是我们想让孩子去做,然而没有好好的跟他说明清楚,或者他正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试问一下,这时的他又怎么愿意来帮你洗碗呢?
书中运用了追踪法,让父母减少吼叫日常,那什么是追踪法呢?
追踪法:是可以觉察你的感受和方法,采取措施改变你对孩子的反应方式。
追踪法的第一步:记录事件
可以从简单的事情开始记录,记录是为了减少吼叫
举例:
触发事件:莹莹吃饭时,不喜欢吃的东西,她会立即扔到旁边人的碗里。
日期:周三
时间:7:30
地点:厨房
当你做好记录后,随后其他时间里面,当你起床晚,孩子准备上学迟到,孩子没有吃早餐,这时,你再去观察你的行为举止,会不会大吼大叫,这是你的问题,还是孩子造成的结果?
追踪法第二步:记录你的反应
注意你身体的反应,就是你的肢体语言,感受你的身体变化。
你的身体反应:我的双手叉腰指着孩子。
你的情绪 :我感到生气和不耐烦。
你的升级反应:我永远不能按时上班,她把我搞得一团糟。
当你记录你的反应,你可以很好的观察自己的情绪,你的升级反应有时需要你进一步了解自己,为什么会把“上班迟到”这件事情,归咎于孩子,对孩子大吼大叫,从而让自己变成情绪的奴隶。
追踪法第三步:记录你的回应
对触发事件的回忆:
你做了什么:当她第二次把放进嘴巴的食物,又吐出来,放到旁边人的碗里时,对方也感觉不舒服,这种行为再一次点燃我的怒火,我吼道:“你不吃就走开,浪费我的食物,罚你不许吃饭。”我的声音非常大。
孩子对着我:
跟着吼叫起来:“我就是不吃这个,不吃”然后她委屈的哭了起来。
通过记录你的回应,你可以清楚的了解对于事情的反应,从而进行下一步的改进,这对于你和孩子的关系进一步缓和,当你发现问题所在,从而了解孩子口味,下一次你就不要在早餐准备这些食物。孩子的吼叫,对你审视自己,从而减少吼叫也是一种动力。
追踪法第四步:后续的情况
你吼叫之后的感受?
我的内心会感到难过,为什么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你孩子的感受又如何?
很难过哭起来,当我抱着她,跟她道歉后,她才慢慢的安静下来。
通过记录情况,可以发现吼叫过后,内心的自责,焦虑让自己感到不安,或许你也曾经想要变得不再大吼大叫起来,能够平复自己的内心,这样可以有助于你不再害怕吼叫。
通过孩子的感受也会给我们带来启发,毕竟孩子对于事件的本身是无心之过,是作为父母的我们过于解读孩子行为,从而给孩子扣上这也不好,那也不好。
其实我们换一种想法去看清事实,就会发觉孩子有时不是故意而为之,而是无心之过,需要我们温柔的对待,跟她讲解清楚,和她一起把这件事情做好,那自然就会减少我们吼叫的日常。
追踪法第五步:记录相关的气质
你的气质和特点:敏感,反应很强,适应性高 ,做事有原则
孩子气质和特点:倔强,反应很强,适应性低,做事没有原则
当你把孩子和你的气质记录下来,你是否有发现,大人的反应和孩子的反应都是一样的,但是作为父母会比较敏感,对于孩子的要求比较高,做事有原则性的。
相对于孩子,他们会因为父母的反应,变得倔强起来,你说东,我就往西,喜欢和你对着干,但同时孩子内心是脆弱的,她并不了解为什么会这样,需要父母更有耐心对待,加上孩子没有原则性,做父母的更加需要理解孩子行为,让孩子明白对与错的区别。
追踪法第六步:记录你的评估
还有更好的方法去解决吗?
可不可以学会按下暂停键,让自己情绪先冷静下来。
当你发觉自己情绪爆发时,不要被情绪所控制,要学会控制情绪,有时情绪就像个坏人一样,左右你的大脑,让你一发不可收拾,当你发觉自己愤怒时,放轻松,深呼吸,然后记录自己的行为,你正在慢慢的打破你原有的模式,需要后退几步,让自己冷静几分钟,毕竟这是改变的开始。
就像作者在书中所说的:“你正在做的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是觉察情绪、接纳情绪、感知情绪,然后学会别让情绪指挥你的行为。”
追踪法的好处是,可以看清自己的行为,了解触发情绪的事件,而不是孩子本身问题,当你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你吼叫的次数也会慢慢减少,从而变得越来越好,孩子也会因为你的改变,而愿意与你平静的相处。
03、如何做到停止吼叫?
生活总有那么多事情,当不知道哪件事会触发自己的情绪时,我们首先要学会与自己和平共处。
①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停止吼叫的解决方法:
停止吼叫的A-B-C-D-E法则:
自问(Ask):这件事情发生,对我造成什么影响,让我造成愤怒的原因是事件的本身,还是孩子的问题,这是我们了解吼叫最初的判断。
呼吸(Breath):你的呼吸是否加快,这就需要平息你的怒火,调整你的呼吸频率。
平静自我(Calm yourself):学会放轻松,让自己的内心慢慢平静起来,回忆一下情绪爆发的自己。
确定孩子的需要(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孩子是否被你的吼叫给吓到,看看孩子心情如何,需不需要给孩子一个拥抱,甚至说一些温柔的语气鼓励孩子。
应用同理心(Empathize):当你审视自己的内心时,你会发现吼叫的自己,非常的可怜,拥有同理心抱抱自己,其实每个人都不完美,我们又何必要求孩子完美呢?
当你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时,你才会看到孩子的更多可能,别让自己的吼叫,成为你和孩子的一把利剑,否则会得不偿失。
②利用管教的4C法则,到达你要的结果
沟通(Communication):当发生了某件让你愤怒的事情时,学会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这会有利于你们之间的关系。
选择(Choices):你有权利选择吼叫的方式,如果大吼大叫会惹怒孩子,那可不可以心平气和温柔对待呢?
结果(Consequences):如果你能做到不吼叫,那么事情的结果一定是平静,甚至对于孩子身心也会是健康的。
连接(Connection):连接更多的可能,通过不吼叫,找回自信的自己,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还可以使用定时器,召开家庭会议,运用每日常规、表格和日历等。每一样工具都有丰富的内涵,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并且都是被反复验证行之有效的方法。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千万别让自己的吼叫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我们每个成年人都或多或少被原生家庭所伤害,因此在新生家庭里,做一个不吼不叫的父母,是对孩子负责,也是家庭教育的关键之处。
04、结语:谈谈我育儿路上的心得体会,或许我们都一样,面对孩子都会遇到很多难题
我读完了这本书,开始用了里面的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从常常怒吼孩子开始,我试着去改变我的语气,肢体语言,还有情绪……
当孩子的某一个行为让我怒火中烧,我学会了慢慢控制自己的情绪,按下暂停键,冷静下来,然后再好好的跟孩子沟通,再把自己的情绪告诉他,让他知道我现在很生气,让他帮我一起来监督坏情绪,我们从对立面,变成同一立场,似乎他也变得越来越听话了,我们也从敌人变成了朋友。
有一次,他写作业拖延,我又开始数落他的不是,当时他生气跑到我的房间,试图再一次锁门,我阻止了他的行为,他当时哭得很厉害:“嘴上还喃喃自语,你不爱我,你总是说我不好……”
刹那间,我感觉自己情绪有些失控,我立马平复自己的心情,用手抚摸他的后背,安慰他:“儿子,别哭都是妈妈不好,妈妈错了,你冷静下来,别让情绪小恶魔控制你……”
然后我抱着他,用手握紧他的拳头,对他说:“妈妈爱你,妈妈愿意陪你一起把这件事情做完,好吗?”
他心情慢慢平静下来,5分钟左右跟我回到写字桌旁边,安静把作业完成得非常工整,而后安静的进入梦乡。
这是我第一次运用了书里的方法,我感觉非常的奇妙,孩子也不觉得委屈,反而觉得很开心。
从那以后,我的日常慢慢的减少了吼叫,多了一份理解和宽容,孩子和我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好……
当我不在一心二用,放下手头的工作时,认真的面对孩子,我发现其实教育孩子真的不需要吼叫,更多的是互相理解。
养育一个孩子或许很难,但是不吼不叫,养育出一个善良的孩子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教育好孩子对于社会也变得非常重要,毕竟好孩子不是吼出来的,是教出来的。
陶行知曾说:“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