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为人梯,聚力未来
——读朱超群先生《人文公益》
作者:梅常青
(一)
八月六日,收到朱超群先生快递寄来三本大作——《人文公益》、《慈善人生》(这是朱超群与沈裕慎先生两先生合著)、《寻找诗意》(这是朱超群与吴绍釚两先生合著)。每本都有他的签名,由衷感激。
《人文公益》主要讲述了《西桥东亭》诞生前,是由李丰胜于2013年自费创办了《花桥人文》杂志,后来改为《双城人文》,目的是做公益中改善物质和文化生活。经历一波三折后,在出版13期杂志时终陷困境。到2016年上半年,在汤珂、韩建付和李丰胜三驾马车的运作下,靠集体的力量,改杂志名为《西桥东亭》,并筹备成立协会,出了5期杂志又开展了许多公益活动,但还是遇到挫折,资金断链了,杂志出版暂停。好在此时,又峰回路转,杂志获得了当地政府的支持。作者在2018年初,接任《西桥东亭》主编后,是杂志最活跃时期,目的一是做公益,二是期待筹备的协会注册成功。因此,大量的公益活动造福双城两地,把杂志品牌越打越响了,名扬四海……客观忠实地畅叙了《西桥东亭》发展的历程。
2013至2021,以时间丈量八年,不过沧海一粟,而对于双城来说,却意味深长,八年的岁月,《西桥东亭》几经起落,却顽强地劈风斩浪,始终不改航向。
更倾注了作者对《西桥东亭》的宠爱和坚持不懈地努力,前前后后接力般的坚守这份杂志持续发展。《西桥东亭》:东边是安亭,西边是花桥。取名《西桥东亭》。四年来,作者与编委、写作爱好者一起宣传双城日新月异、与时俱进的新风貌,挖掘双城下历史和人文古迹,始终宣传正能量。
《人文公益》分两大部分:第一部《诞生》,第二部《诞生之后》。第一部《诞生》分为序《谁是当代英雄》、正文《诞生》、后记《我为《西桥东亭》写本书》。一个编辑的高度决定了众写作者的人生高度。
周国平: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而读书就是享用这些成果并把它们据为已有的过程。做为一个读者,就是加入到人类精神文明的传统中去,做一个文明。在某种意义上,一个民族的精神素质也取诀于人口中高趣味读者的比例。正所谓读好书、交高人才能做大事!2018年,作者主编《西桥东亭》四年,挥洒自如纵横捭阖兼收并蓄自成气象,其序言古韵氤氲《谁是当代英雄》:
“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肩扛正义,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也就有“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的辩证道理,其本旨离不开“国”、“民”两字。……英雄者,拥有藐视一切之能力,傲视群雄之气势,世人对其不但敬畏,且难以捉摸。英雄如天上星群,多不胜数。然最为特别者,皆寥寥可数,而终极完美者则放眼望去皆无,皆因没人达到上述之要求,即使宇宙再大,皆无长生不灭者。然若果有此人,皆生命之总和,方能走到长盛不衰。
而在国家出现危难之时,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为国效力。这样的人,称为英雄。……”文言典故严谨俯拾即是余音缭绕,令人感佩系之!
《诞生》篇幅较长p7——p140占全书的近50%,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一个民间组织以公益事业为主的协会,从筹备到注册成功的一段真实纪录。作者后记中记载:“我在2018年初,接任《西桥东亭》杂志主编后,是协会活动频繁和最活跃的时期,目的一是做公益活动造福两地,杂志上及时进行报道,把协会的品牌打响了,声名远扬……2019年6月25日协会注册成功,原来筹备时的名称叫《西桥东亭文化促进会》,注册下来称《昆山市花桥经济开发区文化交流促进会》。仿佛一个没有爹妈的孩子,终于找到了亲身父母,现在可以在大人的怀抱里茁壮成长。……协会的“诞生”只是序曲,主题音乐的奏响,我时刻等待着希望写上了“上半部”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再写“下半部。”若将来合一成一本书,那么,完整和宣传正能量,永远是这书的主题。”作者做到了。
(二)
第二部《诞生之后》,描写西桥东亭文化促进会自筹备至今到花桥经济开发区民政部注册成立二年半来,花桥和安亭两地,有一个民问组织,始终以公益为目的,在“双展各类活动数百次,“大讲堂”、“小讲堂”、“书画展”、各种志愿者活动、草坪音乐会等。另有一份《西桥东亭》杂志,进行广泛的宣传,为做公益的普通人树碑立传,其影响从花桥到安亭,昆山到嘉定,江苏到上海,甚至全国的网络……”影响深远。岁月的浪花在见证,崭新的太阳在辉煌,《西桥东亭》托起双城的希望。
记得2018年年底,我接触了享誉已久的《西桥东亭》杂志,她给我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现在回想起来,真有“一见钟情”的感觉。更欣喜的是,2019年初,我开始与朱超群先生在邮箱里文字神交。三月一天,朱老师让我加他微信,并约好三月五日,去曹新路他办公室见面。我很振奋,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油然而生。他送给我2018年四期《西桥东亭》杂志,我把它视为珍宝一样地珍藏阅读。
透过《西桥东亭》这扇窗,我看到花桥是那么的迷人。“鑫隆广场”荡漾着异国情调;“鑫苑世家”有弥漫着法兰西风情的水池花坛;“中央公园”以桥为主景,以园林为展现主景的舞台,创造多层次、多视点的丰富景观。作为花桥经济开发区核心区的一个自然景观公园,环境优美、水绿相融的公园,俨然是核心区的一叶绿肺,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倾心之地。有音乐广场、小桥流水、清澈的湖面;“集善公园”以“善文化”为主题的集善公园,营造全区“颂善、论善、书善、行善、品善”的浓郁氛围,进一步打响“善文化”这一地方人文品牌,助推文明城市创建,为加快花桥文化强区建设注入全新活力。
透过《西桥东亭》这扇窗,我清楚地看到人文气息是那样的多姿多彩。每篇文章好像一朵朵绽放的荷花,好像一朵朵永不枯萎的玫瑰,好像一轮轮明月的脸庞,灿烂地笑、开心地笑。
透过《西桥东亭》这扇窗,我认识了身边的许多作家、书画家,结识了一批写作同仁和编委。每一期《西桥东亭》就像一段段投影,多年前的事便历历在目了。
透过《西桥东亭》这扇窗,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使我在与编委、写作爱好者、居委会的交往中,学到了许多新知识,给了我鼓与呼的小小舞台。2020年初,朱超群先生让我加入了《西桥东亭》编委。可是在她33期来临之际,政府资金断链,2021年第四期印刷再次暂停。心中有一种莫名惆怅,岁月之水,流逝的是时光,积淀的是难以的舍弃。
如同阴霾阻碍了一束光照。杂志的奖赏,远在旅途终点,而非起点附近。我不知道《西桥东亭》能否走下去?
朱超群先生自2018年踏上第一步开始,已全身心投入编辑工作,甘为人梯。如今仍然遭到资金困惑,但他仍不余遗力地努力,聚力未来!
【作者简介】梅常青,1969年12月3日出生于安徽芜湖,现定居上海。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现代作家文学》微刊签约作家。上海散文研究会会员,上海《嘉定文学》协会理事、《西桥东亭》杂志编委。作品散见于《作家文学》《安徽日报》《上海教育报》《上海散文》《新普陀报》《嘉定报》《卢湾报》《长征报》等十多家报刊。2018年两篇散文《守望2019》、《月光》在“第五届相约北京”中国散文网征文获得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