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们的“教师一日·读写接力”活动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太守规矩的人,有时我会对生活中很多一成不变、程式化的东西心生反感,但我又被生活磨得那么一成不变,连影子也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样子。事实上,我的内心不是这样的。比如,我时常关注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教育话题,也会产生很多即兴的创意灵感。如果我说,我们这一次“教师一日·读写接力”就是我一次即兴的灵感而被写入的工作计划,再经过我的小“蛊惑”后伙伴们觉得可尝试、可操作,便真的启动了这样的活动,你是不是会被我吓一大跳呢?极其冷静地让自己想了想:一百多人需要在我鼓励下读写接力百天以上,我可真像“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这样去想,害怕的人不该是你,而是我呀。
好吧,反正我是没有退路的人了,与其顾虑重重,不如抖擞上路。但我跟我的伙伴们说的是:与其在无数个忙碌的日子里浑然不觉时光的流逝与美好的错过,不如在焦头烂额里赶赴一场春天的邀约与未知相遇。同样的工作事务,转换一种思路,忽然有了柳暗花明。于是,我很坚定地选择了活动启程的第一日来完成第一棒,且很高调地配上“抛砖引玉”这个词,我相信后面一定会有很多闪闪发光的文字,让我们彼此看见,彼此生长。
一、邀约:为什么做“教师一日·读写接力”活动?
我觉得,有些事还是有必要跟大家捋一捋:我们原有的读写项目除了组织部分教师共读书目之外,写作一块还涉及:新教师撰写“课堂观察表(或教育观察)”10篇;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和学校骨干教师撰写“且行且思”2篇(最早是每月一篇,后结合论文评比赛事有所调整);21日写作挑战活动;包括校刊《雅园》的结集成册等,都是鼓励与推动教师多读多写,有研究意识,学习做教育科研。这些读写项目的实施,既有小规模、小范围的集训式写作(21日写作挑战),也有整体面上的助推,如“且行且思”;还考虑到新入职教师的职业需要,采用“课堂观察”的写作方式起步等。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实施,就上一学期的考核情况来看,总体效果不甚理想。拿“且行且思”考核来说,完成率不高,两次催缴,效果依然不佳。因涉及考核,再一对一催缴,仓促完成、勉强完成者颇多。这些信息告诉我:这样的读写任务已显疲软,需更新迭代、转换思路去做。(但绝对不是消极放弃,一定是采用更迎合大家写作能力的方式去实践、去实施。)
很自然地联想到了“大夏书系”的“教师一日·写作接力计划”活动,活动从2021年持续到2022年,还在热情继续;我也看到了微友圈 “明霞教师成长联盟学校” 组织的“教者一日·接力写作”活动,每日一推送,每篇都精彩。作为一个资深的文字爱好者和一个算有点情怀的教育人,我是禁不住这种诱惑的。我自己早前曾参加过“新教育”和大夏书系联合发起的“教师同写一日”活动(报名者共写一天,当时共写的是“5月28日”这一天)。后很多文章被新教育作为教师内部培训材料,结集成册。更准确地说,我是品尝过这种写作趣味的人,所以我也愿意把这些美好的写作体验带到我的伙伴中来,甚至用这种方式去推动与惠及到具体的生命个体。
平心而论,做“21日写作挑战”活动聚焦和助力的是小众群体,时间跨度也相对有限,更像集中式的短期写作训练;而“教师一日·读写接力”活动是面向教师整体性的写作,且深度卷入,几乎辐射到“每一个”。对我来说,再做“21日写作挑战”活动可谓驾轻就熟,胜券在握;但组织“教师一日·读写接力”却是职业生涯头一次,加上不可知、不可控因素太多,难免让人诚惶诚恐,心里空洞。好在,我有一个不断鼓励我勇敢去做的领导团队;好在,我有一群参加过21日写作挑战的亲密伙伴;好在,我还有一群既年轻又骨干的成熟教师;好在,我更有一群想进步又很努力的青年教师……都说不打无准备的战,其实我的内心是做好了打这场战的准备的,除了保底思维,我更有天花板的破窗遐想。
我真诚地发出邀约:在春天,我们一起出发,一起读写,一起突破,一起成长。我相信诚恳话语里的深意:埋头做三四月的事,九十月自有收获。
二、行动:怎么去写“教师一日·读写接力”文章?
原本,我设想将“教师一日·读写接力”活动安排在开学工作的第二周开始(第一周做活动准备,人员分工与布置等),但燕子校长和说:“小珍,读写接力活动14日就开始吧,从正式上课到期末结束,这样去操作才更有意义。”我一想,对啊,这样的“接力读写”才更完整,才更有特殊意义。
前天、昨天一有空,我就在梳理读写接力成员与具体的安排布置,毕竟才开学上班,班主任、学科老师都各自在忙,当务之急我必须把第一周的读写接力人员名单确定下来,才能保证活动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后续才会做到有条不紊、持续推进。在与老师们联络与交流的过程中,大家不约而同地问道:怎么写呢?有什么要求?这也触发我和大家一起思考:到底怎么写?
我觉得:先审题,再书写。“教师一日·读写接力”是什么意思?我的理解是:每一位教师负责写一天(一篇),以写作接力的方式完成此项活动;“读写”,有读有写,但更侧重写;无论你写什么、怎么写,凸显教师视角(职业视角,专业思考)。至于写多少字数,这是技术与能力问题。再说,我们的团队里本身就是年龄层次、学科发展、教师兴趣等都不一样,有的人一出手就可以千字文,有的人硬挤牙膏也只有几百字。这一点,我更愿意用开放式的思维去理解:只要你努力、尽力去写,能写出自己满意的文章就可以。文章素材,班级管理、师生故事、备课思考、教学反思、课堂一得等等,形式上以学科研究、学科论文、课堂观察、教育教学随笔、德育故事等均可。我个人一直秉持“做日常而朴素的教科研”理念,努力养成“追问习惯(追问为什么)、研究思维(思考怎么做)、成果意识(总结做得如何)”的思考模式。我也特别要求自己:深奥的道理通俗讲,晦暗的情感温暖写。
最后,我再把活动事宜提炼三点:1.“1+6个”接力式:每周7人小群见,1名领衔人和6位接力成员,每人负责写一天。领衔人除了带头写,还将负责收缴一个星期的7篇文章;2.“3-4天”缓冲期:每周的读写接力名单公布会提前“3-4天”工作群告知,让接力成员有一个心理准备期与写作酝酿期;3.“写与推”并进(读写接力与公号推送并进):第一周读写接力结束,第二周接力跟上,学校“博雅读写”专栏将对第一周的佳作进行选编与推送,而后以此类推,直到学期结束。除部分教师产假、病假等特殊情况不在岗,所有“且行且思”教师都将参与,只是时间的早和晚。(目前按教科室每周名单接力,活动期间会有“多人同写一日”穿插。)
整个活动,听起来有点惊心动魄,做起来需要波澜不惊:每人写一篇主题鲜明(有标题)、结构完整(有逻辑)、行文流畅(有表达)的文章,你用心到什么程度,你的文章会有回答。
三、期待:“教师一日·读写接力”会有怎样的成效?
一切都是未知,一切皆有可能。我们这次“教师一日·读写接力”更像一场行进中的教育生活动态图景,有流动的情节,有流转的风景。作为活动的发起人和组织者,我总是会对活动成效期待更多一点,不如即兴罗列一下:
1.期待伙伴们有好的写作体验,在完成读写任务的同时也收获写作快乐。
2.期待读写接力过程中,读到好故事,看见好文章,发现好教师。
3.期待又一次唤醒很多“沉睡”的心灵,壮大我们的读写团队。
4.期待好文章发布“博雅读写”,还有机会被杂志媒体发表。
5.期待我们的生命里有沉静之美,还有生命的进阶之美。
6.期待我们的日常话题里多了一件事:读写接力。
7.期待我们一起写着写着,写出了“一本书”。
8.期待惊喜不断……
期待美好的开学第一周星期一,天也终于放晴了,但我却以居家办公的形式完成了以上文字。期待读到后的你,也和我并肩走在一起。
注:来自“教师一日·读写接力”活动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