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不爱看战争题材的我,午后踏着明媚的秋光,与友人在开明大戏院观看了一部大型战争片《勇士》。该片场景大气恢宏,情景交融,环环入扣,惊心动魄。每一个动作的演绎,每一个眼神的交汇,每一句台词的设计,无不牵动人心。
故事发生在1935年5月28日。长征路上,天降大雨。红军战士们缺衣少食,饥荒难耐,负重前行,已经疲惫不堪到了极点。当几万大军经过艰辛的跋涉到达安顺场,靠仅有的几只小船准备强渡大渡河时,红四军团突然接到红一军团紧急命令:“王开湘、杨成武: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你们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
长征路上本就无处不战场。一路上,国民党兵的围追堵截从来就没有断过,随时随地都有流血牺牲的事件发生。
这项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苛刻指令意味着我们的红军战士必须在一天之内拿下泸定桥,同时也意味着战士们要穿过崎岖的山路,冒着枪林弹雨奔跑在险象环生的丛林里,一昼夜跑完120公里。而军团此时也是状况不断,老弱病残,食不果腹,体力严重透支,很多战士跑着跑着就倒下了,再也没能站起来,不计其数的战士倒在了高强度的行军路上。
天气如此恶劣,行军如此艰难,却没有一个人放弃,没有一人个临阵脱逃。
一个娃娃兵为了让一个国民党炮弹手俘虏教自己投炮弹,强撑着单薄的身体背起这个不愿配合的俘虏前进,殚精竭虑,气若游丝时仍不忘对他说“教我打炮”。
时间就是生命,跑,不停地跑,才有活命的可能,才有胜利的希望。
看似不合常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骁勇善战的勇士们硬是冲开血路,突破人类的极限,于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
革命是以流血牺牲为代价的,胜利是用生命开路的。红军到达泸定桥时,狡猾的敌人已经拆掉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由22人组成的突击队可谓伤亡惨重。尤为痛惜的是,突击队员老余即将爬到桥头时,为救同伴,不计个人安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英勇的突击队员们,迎难而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以匍匐爬行的作战方式如期完成夺下桥头的任务,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战士们用血肉之躯和钢铁般的意志谱写了一曲曲不朽的军魂!
电影终究是文学作品,带有文学意义上的演绎。曾经听一位抗战老兵说,事实上的战争比电影更为惨烈。死里逃生,命悬一线,还有精神上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痛。。。追昔抚今,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阳光下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以积极的生活姿态告慰英烈们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