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程序员思维修炼》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是讨论关于程序员思维和非程序员思维的区别,拿到《程序员》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是讲人脑的工作原理及认知的科普知识。看完《程序员》这本书的时候,我认为这是以人脑认知为基础,讲述学习如何学习,是对我以往关于“学习”理论的一场颠覆。
这本书并不厚,内容也不是很多,作者从德雷福斯技能获得模型开始,讲到思维的L型R型,主动学习的技能及正确实践的方法,并指出学习中控制注意力的重要性。讲述的是一个人如何完善自我思维,如何锻炼自我思维,并鼓励实践再实践。
德雷福斯模型是两名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将人类在各种非结构领域(非结构领域:在这些领域内,不知道哪些要素与想要解决的问题相关,要解决的问题不能形式化,也不能通过规则来解决,既包括运用动作技能的领域也包括运用智力技能的领域。)内的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典型特征作出详细的描述。五个阶段分别是:新手阶段、高级新手、胜任者、精通者和专家。在新手阶段,我们需要将技能的学习分解为与情境无关的动作或规则,处在新手阶段的人会考虑是否遵守规则而不是关注整个情境布局。到了高级新手阶段,学习者掌握了一定的技能,获得处理实际情况的某些经验和能力,开始根据需要和兴趣关注与任务相关的其他问题。这是的规则既包括在新手时学到的规则也包括自己在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规则。随着经验的进一步丰富,处在胜任阶段的学习者学会用与整个计划相关的视角来组织整个情境,可以确定因素的轻重缓急,简化和提高行动能力。精通阶段的学习者能直觉知道应该从哪个角度来作出决定,但如何执行决定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专家级的学习者已与情境融为一体,具备了直觉辨别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需要有意识的思考就知道应该如何下决定如何执行。纵观《程序员》一书,就提到了很多学习规则,包括如何调用R型思维,设定目标的SMART法,SQ3R主动阅读法的解释,就是对新手的规则。这些规则对我来说特别适用,作为一名阅读和学习技能的新手,我需要了解这些规则,在持续的学习过程中按规则去实践去运用,才能一步步提取经验内化成技能,朝着专家之路行进。
书中提出了大脑是双核cpu,两种处理模式分别是L型和R型:L型是线性的处理模式,负责语言、分析、推理、逻辑等领域的运作;R型是非线性处理模式,负责非理性领域的运作,如直觉、想象力等。而根据德雷福斯五阶段模型,专家的思维方式是直觉思维,既属于R型思维模式,因此也间接表明R型认知的重要性。多感官反馈、适当运动、学会放松、使用隐喻、利用图像流和自由日记等方式,可以使L型向R型转换。正如现在的家长都意识到音乐、绘画等艺术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意义。在曾经看到过的育儿书上曾经提到过,每天20分钟的音乐训练有助于提高智商最靠谱的方法,跟着音调打节拍,足以影响语言、记忆等一大堆能力。
有效的学习应该通过工具来制定目标和计划。目标和计划必须能够具体执行,经不起推敲、缺乏细节的计划,都可能付之东流。就像我去年想锻炼身体,但是计划也仅仅只停留在想法阶段,没有进一步的举措,所以一年过去了,仍然没有任何行动。目标制定可以用SMART法,即具体的、可度量的、可实现的、相关的和时间可控。在制定目标前,可以先问问自己,现在是什么状态,想要达到怎样的状态,可以用哪些资源和手段来达到目标,然后再将目标用smart方法制定出来,这个计划就不再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了。跟着开智读书会看《程序员》,在14天内完成一本书的阅读,每天输出一篇打卡心得,最后完成读书笔记,就是一个完整的完成目标计划。
作者文中推荐通过经验学习,在玩耍中学习。我这段时间因为想学编程,问了科技部的同事,应该先看完哪些书。一个曾经编程零基础现在是顶梁柱的科技部同事说,自学编程最好的方法是直接做项目。我也曾经在没孩子前考过心理咨询师,但考完之后就过去了,并没有太大改变。但有了孩子后,再看发展心理学就特别有感触,一边养孩子一边看,一边看了一边对照,就发现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重要性。选择传统的学习方式即先花费很长时间读完一本书,搞清每一个细节,但没有实践的机会,这些知识都只会停留在表面,甚至很快遗忘。而在实践中学习,即先大致看完相关主题的书,一边实践一边学,在这过程中发现自己需要学习什么,再去有针对性的学习,理论促进了实践,实践促进了理论的学习,这就达到了良好学习的效果。
在学习了本书的学习方法论之后,如何做到真正的提升自我?那就是立刻行动。大脑思维会有路径依赖,就是俗称的习惯,改变习惯很难,但最终会屈服于长期的坚持。坚持能让我们从技能上向专家靠拢,但也要时刻提醒自己,在行动上要保持警惕,保持一颗新手的头脑和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