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中国父母大多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教育方式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处事方法,当我们小的时候犯了错,无论错在不在于我们都会被家长责怪,之前看过一个故事,讲的妈妈买了一袋子苹果,小女孩想把最甜的那个苹果给妈妈,但补偿怎么知道哪个最甜呢?于是她每个苹果尝了一口,妈妈看到后严厉地说了小女孩。很多时候人们都是以结果论成败而非过程。
《无限可能》书中的第二部分让我们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建立自己。现将书中第二引发我思考的与大家分享: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树的能力来衡量一条鱼的才干,终其一生,鱼都会相信自己愚蠢不堪。
P082身边的人以及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文化,都影响了我们在自己成就上限方面的思维模式,让它逐渐固定并限制住我们。
想象一下,把一头小象绑在地上的一根木桩上,它想摆脱这种束缚。但是它在尚且年幼的时候,还不够强壮,没有力气把木桩拔起来,所以它最终会停止尝试,因为它知道努力是徒劳的。随着小象的成长,它有了足够的力量来拔出木桩,但小时候习得的事情依然影响着它,它仍然被一根绳子和一块脆弱的金属片这两种毫无分量的东西束缚在木桩旁边。在心理学上,这叫作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有时候我们的“样子”,并不是我们的“样子”,而是受到环境和身边事物的影响,就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们的思维而框住了我们的才华。稻盛和夫说:“衡量自己的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用这种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我们要活在当下,凡事不能局限于过去,相信的是未来的自己。
P083当我们因为某件事情而承担起责任的时候,同时也获得了巨大的能量,这个能量可以让事情取得更好的结果。
P089让自己进入无限可能境界的关键,就是抛弃那些错误的假设和预判。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没有完成某件事情,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做不到。
在你未做某件事儿激动不已的时候后,有没有人泼过你的冷水?是什么浇灭了你的火花?我曾经在有新奇想法时,被告知:“那是别人能做的事,而不是你,你不行,因为你不是别人。”的否定。而否定我们的往往是我们最亲密的家人和朋友,谁也不能为谁的人生买单,做我们自己就好。
P090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开始对生活是艰辛困苦的还是轻松安逸的一无所知,对生活是一贫如洗的还是腰缠万贯的也一无所知,对我们是轻于鸿毛的还是重于泰山的还是一无所知。我们把目光投向两个人,他们什么都懂,那就是我们的父母”。
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尽管他们绝无伤害我们的意思,然而在我们的童年岁月中,他们还是会不经意间把限制性信念灌输给我们。
我家养了只小狗,我妈很爱它,买来的香肠要切成一段一段地喂给他吃,结果就是给它一根整根的香肠它居然不会吃,要掰成一块块的它才知道吃。有时候因为爱会让我们变得不忍心让它“受罪”而这就是限制性信念灌输,就是无意识地“捧杀”,爱他有时反而害了他,你能忍住对别人的限制性信念灌输吗?
P094 “如果我们能掌控自己的‘冰山’,我们就能掌控大部分感情乃至左右自己的生活。
“内心的批评之声绝不是无害的。你受到它的妨碍和限制,它让你无法追寻你真正想要的生活,也让你无法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健康的情绪。如果这种内心的批评之声长期得不到控制,甚至会导致你产生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抑郁症或焦虑症”。
P098它们会影响你的天赋、性格、人际关系、接受的教育,也会导致你内心的自言自语妨碍你实现自己的目标。现在开始留意一下,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会对自己说“我不行”,即便你认为这件事情可能对你的生活并不重要。
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你打击、质疑了自己,即便只是一件琐碎的小事,对于你如何看待自己似乎并不重要,实际上你向自己传递的这些信息影响到了你对自己人生的整体判断。
P100有时候限制信念的产生仅仅是因为你在孩童时代对某件事情的最初几次尝试并不顺利。
一旦你发现了脑海中那些总是不断告诉你“你办不到”的声音,你就可以有力地回击它们。比如,当你发现自己在想“我总是把这类事情搞砸”,你就可以反驳“我过去并不擅长做这类事情,并不意味着我现在不能做好。你还是省省吧,别唠叨了”。
P101如果他们缺乏对某件事的自信,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内心的那个批评之声就会让他们分心,无法完全专注于手头的事情……最终导致事情以失败告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学会降服你的限制性信念,让它闭嘴息声,这非常重要。
P108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无法进步,那么我们就只能止步不前。如果你从一开始就不相信自己可以取得成功,那么在做任务时就会感到困难重重。
P109如果你的思维模式属于固定型思维模式,那么你会认为“事情只能如此,我们没有能力改变现状”。如果你的思维模式属于成长型思维模式,那么你的观点就是“我们有能力去改进任何事情”。
如果我们自认为学习能力不足,不去承担责任,不去自学我们想要或者需要知道的知识,我们会怎么做?我们会告诉自己这些知识并不是必学的,会给自己找借口,我们会埋怨其他人或者抱怨环境,然后把注意力分散到那些让我们感觉良好的事情上。
P110每个人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或者说至少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力。但是,我们更愿意相信我们要么是天才,要么不是,或者我们要么有天赋,要么没有,因为这样的想法可以让我们逃避掌控自己生活的责任。
P111重要的不是你多么聪明,而是你在哪些方面聪明。智力分为多种类型(我稍后将详细介绍)。智力是态度与行为的结合,并且受到环境的影响。新信念:智力是不断变化的。
P114关键在于要学习如何尽可能更高效地使用你的大脑,读完本书之后,你将掌握相关的方法。新信念:我正在学习用最好的方式使用我的整个大脑。
P115最重要的是,他没有让错误阻止自己前进的脚步。“一个人从未犯错是因为他不曾尝试新鲜事物。”大家经常引用这句名言。没有人会记住他犯过的错误,我们记住的是他的丰功伟业
遗憾的是,人们没有把犯错作为学习的方法,而是将其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工具。
与其把错误视为失败的证据,不如把它们当作你正在努力尝试的证据。
P116 “获取知识的目的是获得力量;应用定理是为了构建难题。最后,全部思辨的目标乃在于践履某项活动,或是把事情办成。”
P117我们获得知识的机会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多,然而,这种信息过剩反而让我们采取行动的难度陡然提升。
拥有知识并不会让我与众不同,真正让我脱颖而出的是能够应用学到的知识。知识不是力量。它只是具有转化成力量的潜力。有在你把知识付诸行动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
P119出了巨大的贡献,改变了我们对癌症的看法。
事实上,学习并非总是轻松愉快的,但是努力总能收获回报。
P120新信念:当你学会了新的学习方法时,学习新事物这个充满挑战的过程会变成一件乐事,也会更容易、更愉快。
P121想要进入无限可能的境界,就要摆脱对他人批评的恐惧。
P122对于无法为你提供中肯建议的人,你完全可以忽视他们的批评。无论你做什么,人们都会质疑你、批评你。你总是会对自己下不公平的判断,只有打破这些判断,你才能知道自己真正的潜能。不要让别人的观点和期望左右甚至毁了你的一生。新信念:我不会强求你喜欢、爱上或者尊重我的工作。我的事情与你无关。
P125 “伟大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后天培养出来的”。通过深入练习、启迪、激发以及大师的指导,任何人都可以深入地发掘自己的天赋,让自己看起来就像天赋与生俱来的天才一样。
成为天才总是有迹可循的。看似神奇的东西背后自有其方法。新信念:天才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深度练习达成的。
以上是《无限可能:快速唤醒你的学习脑》的书摘内容,后续我会再补充读书笔记和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