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第一章导论 书摘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亚隆

第一章 导论

1.对临床心理治疗师来说,把病人最深层的内部冲突精确识别出来极为不易,他们很少有机会观察到根本冲突的原始形式。取而代之的是,病人根本性的担忧被深深掩埋,表面是一层又一层的压抑、否认、置换以及象征。临床研究者必须与一幅盘根错节的临床景象做斗争。要确定根本冲突必须使用多种方法——深度的反思、梦、噩梦深奥体验和内省的闪现、精神错乱的言辞以及对儿童的研究。

        对于常人而言,察觉自身情绪的本质根源更为不易,最深层次的焦虑、需求被曾经建立起的防御机制快速置换为其他表现,连自己的都意识不到,更何况去解决这最深层次的问题呢。但是也不是要一味的压抑情绪,发泄是一种舒缓情绪的方式,但是一直发泄情绪无济于事,同样的事情发生时只用这一种反应方式就找不到别的出路,要刻意训练自己,在发泄情绪的时候能停下来思考几秒,能够做到这里就可以试着观察情绪来源了,从表象开始一层层分析,虽然一开始可能很困难,但是就算只做到一点也是很大的进步了。

2.存在主义观点强调一种不同类型的基本冲突;既不是与被压抑的本能抗争之间的冲突,也不是与内化了的成人之间的冲突,而是,在个体面对存在的既定事实时引发出来的冲突。而我所说的存在的“既定事实”,意指某些终极关怀、某些人之所以为人的必然特质。

        人,生而为人,每个个体都存在着独一无二的精神世界,但是都会进行这样的思考,生从何来,死往何处,为什么要做某件事,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这些人类个性世界之外的共性思考。触及到这些本质的思考时,总是会感受到一种恐慌,这就是最基础的冲突。

3.如果我们能够清除或者“囊括”日常生活,如果我们对于自己在世界上的“处境”,对于我们的存在、我们的界限、我们的潜力进行深刻的反思,如果我们深入到所有层面的最底层,我们必然会面对存在的既定事实,面对“深度结构”,我之后将称之为“终极关怀”。这些反思过程常常为某些紧急体验所催化。这些常被称作“边缘”或者“临界”状态,包括如下体验:面对自己的死亡、面对某些重大不可逆转的决定或者某些深具意义的图式在眼前坍塌。本书涉及四个终极关怀:死亡、自由、孤独和无意义。个体与这些生命真相的正面交锋,构成了存在主义动力性冲突的内容。

        人们总是说着生活,其实总是被社会中的日常琐碎包裹着,首先是各种社会身份,不同的角色对应不同的状态,在不同的状态下切换,在各种边界内行动。抛开所有不想,在一种比较特殊的时刻总会去触及另外一个精神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存在的只有最本质,最终极的真相,生命本源,去面对这些的时候,社会所赋予的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最原始的冲突。

4.死亡。最显而易见的、最容易理解的终极关怀就是死亡。我们现在存在,但是总有一天,这种存在会终止。死亡将如期而至,没有逃脱之路。这是一个恐怖的真相,能引发我们巨大的恐惧。用斯宾诺莎的话来说,“每一事物都在尽力维持自身的存在”;而存在的一个核心冲突就是,对死亡必然性的意识和继续生存下去的愿望之间的张力。

        对于死亡的思考一直存在在所有人的生命中,小时候看到花开花谢,自然凋零,四季更迭,就会引发小小的我们对于世界最早的深度思考,什么是死亡,是在生活中成为习惯存在的生命突然消失,是一座座逢年过节要祭祀的坟墓,是虚构影视剧情中的前置环节,是永远不会再睁开眼睛的亲人,这种思考由从始至终萦绕在脑海深处,这从小到的经历都会影响我们死亡的观念,形成一种特殊的机制,在面对死亡这个话题的时候,大概下意识的反应是逃避否认,虽然会感慨生命无常,但是仍旧相信自己是特殊的,这也正是我们应对死亡焦虑的方法。

5.自由。另一个相对来说不太容易理解的终极关怀是自由,一般来说我们都认为自由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积极概念。有史以来,人类不是一直在渴望并为自由而奋斗吗?然而从终极层面来看,自由式与忧惧偶联在一起的。在存在的意义上,“自由”意味着外部结构的空白。与日常经验相反的是,人类并不是进入(和离开)一个拥有内在设计、高度结构化的宇宙。实际上,个体对他自己的世界、生活设计、选择以及行为负有全部责任——也就是说,个体是自己世界的创造者。“自由”在这种含义上,带有一种可怕的暗示:它意味着在我们所站立的地方并不坚实——什么都没有,是空的,无底深渊。所以,存在一个关键的动力性冲突就是,我们无根基的处境与我们对根基与结构的渴望之间的冲突。

        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如果每天除睡眠时间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超过8小时以上,在没有任何外界压力的情况下,我们仍会感到恐慌,一种对不确定性的恐慌,会接急切的想要投入什么计划之中,来保证自己是稳定运行的。可是在生活中我们还是会面临很多这样的时刻,像是踩着一块浮冰去够另外一块,永远也没有岸。但是自由是什么,是消除这些外力,只由自己的内心去掌控自己所有的一切,如果内心没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在获得一种“自由”时,还是会陷入恐慌中,会迫切的想要回到某种秩序之中,去支撑我们的精神世界。

6.存在性孤独。第三个终极关怀是孤独——不是伴随着寂寞的人际性孤独,也不是个人内心的孤独(与自身的其他部分隔离),而是一种根本性孤独——既与生命隔绝,也与世界隔绝——隔绝在所有其他孤独之下。无论我们之间变得有多么亲密无间,仍然存在一个最终无法逾越的鸿沟;我们每个人都是独自一人进入这种存在,同时也注定要独自离开。一方面是我们对自身绝对孤独的意识,另一方面是对接触、保护的渴望,以及成为一个更大整体的一部分的渴望,存在性冲突就是这两个方面之间的张力。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不会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世界上没有感同身受,再如何给予理解,人的内心仍是一座孤岛,只有自己明了。个体对生命的体验与感悟是独属于这一个人的,旁人无法感知。

7.无意义。第四个终极关怀或存在的既定事实是无意义。如果我们注定得死,如果我们构建我们自己的世界,如果每一个人最终都是独自一人处于一个无关紧要的世界之中,那么生命有什么意义?我们为什么要活着?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如果并不存在为我们预先设计的蓝图,那么我们每个人就必须构建自己的生命意义。然而一个人自己创造出来的意义能否坚强到其能容忍生活?人类这种寻找意义的生物,却被投入到本身毫无意义的宇宙之中,于是,存在的动力性冲突便从进退维谷的境地中滋生出来。

        社会赋予的角色对个体本身来说都是可以去除的,在最本质的冲突面前,都只是个体本身在面对,一种都可以归为繁杂外界的世界,没有意义。什么是意义,但人总是要追求这种意义,仿佛是要确定什么,但本质上这些是不存在的,一切都在心念间,一念起,万物生,一念灭,万物落。可人生存在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总会被外在事物影响,内外拉扯不断,进退维谷。

8.所以,“存在主义心理动力学”是指这四种既定事实,这些终极关怀,以及由它们而产生的意识和无意识的恐惧和动机。对终极关怀的觉察→焦虑→防御机制。

        既定的事实适用于所有人,在原始的冲突面前,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想法,有意识的思考,无意识的情绪,都会对个体本身的行为表现产生影响。只有愿意去了解去面对,才能减少这种最原始的焦虑,未知总是恐惧的,可只要我们看见了,就不会被想象牵着走进情绪的沼泽之中了。

9.这四个终极关怀——死亡、自由、孤独和无意义——构成了存在主义心理动力学的主体。

10.“未来变成现在”是存在主义治疗的首要时态。

        存在,即当下存在,改变的也是当下,至于未来自有未来的“当下”。

11.每个人都是以高度个人化的方式去体验人类处境的压力。

        因为这样的独一无二性,也造就了没有人可以分担个体独有的困境。

12.正常和病态之间的差异在于量的程度,而非质的不同。与证据最为吻合的心里病理学模型很类似于当代的躯体医学模型,后者认为传染病并不仅仅是细菌或者病毒入侵没有防御的躯体所造成的结果,而是有害的病原和宿主抵抗力之间失衡的结果。换句话说,有害的病原一直都存在于身体之中——就好像所有个体都必然面临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压力一样。个体是否会出现临床疾病,有赖于其身体对病原的抵抗力(也就是诸如免疫系统、营养、疲劳等因素):当抵抗力下降时,即使病原的毒性和活力并没有改变,还是会产生疾病。因此,人类所有个体都处在困境之中,只是有些人对应对困境无能为力:心理病理不仅仅有赖于压力存在与否,还有赖于无所不在的压力与个体防御机制之间的交互作用。

        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健康人类,只是每个人生病的程度不同,这种界限并不明晰,在不同的角度也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人是极其复杂的生物,情感和思维也并不是单一模式,很难用一种标签化的方式去定义,这也决定了在应对同一事物上会有不同的表现,这种差异性正是人的独特性。

13.“你要做疯狂的智者,还是健全的蠢货?”存在主义的治疗立场拒绝这种两难。智慧并不会导致疯狂,而否认也不会使人健全:面对存在的既定事实虽然痛苦,但最终会获得治愈。“如果有变得更好的方法,就是彻底看一看最坏的情形。”

        宁可清醒的痛苦,也不要麻木的平静。面对真相不一定只有痛苦的结果,解决问题之后可以获得平静与安宁,但前提是我们要让自己去面对事实,不要让想象来主导一切,想象各种情形都不如直接去做,得到最真实的反馈,那么问题也就具象化了,由不确定性变成了确定性,又走进了我们熟悉且期盼的模式。触底才会反弹,在绝境中才能逢生。

14.伟大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是因为读者心中会有某些东西跳出来,拥抱书中的真理。虚构人物的真理令我们感动,因为那是我们自己的真理。此外,伟大的文学作品还教会我们认识自己,因为这些作品真实尖锐,就像任何临床资料一样真实:伟大小说家的人格,无论如何分列在书中多个人物之间,终究都会完整流露出来。

        在读书时产生的很多情绪,是一种代入,也是一种内心的映射,我们为书中的人物或悲或喜,其实也是因为我们认同或为之扼腕叹息,都是真情流露。除此之外,读书更像是与作者进行对话,不同的时空,相似的思想,我们从中窥见一些人的灵魂印记。

15.人本主义的一个信条就是“人大于部分的总和”。不论我们再怎么周密地了解心灵的各个组成部分——例如意识和潜意识,超我、自我和本我——我们还是无法理解最重要的生命机体,就是拥有潜意识(或者超我、本我、自我)的这个人本身。

        人的复杂性在于人不可能完全的了解自身,即便是这个人本身,仍旧会存在很多自己不了解的无法窥见的角落,正是由我们熟知的和不了解的组成了这个个体本身,人大于部分的总和,这样神秘的生命奥秘,让人穷尽一生也想探知。

16.意义永远无法通过研究组成部分而获得,因为意义并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它是由高于其所有部分的这个人所创造出来的。

        意义是自己定义的,外界他人都无法定义对于个体本身的意义。也不是某一部分自己决定的,是整体的这个人创造出的独属于自己的意义,用来构建用来抵抗生活的根基。

17.存在注定是自由的,所以也是不确定的。文化习俗和心理学理论常使我们看不清这种情势,可是当一个人面临自身的存在处境时,就会发现,范式只不过是为了对抗不确定性的痛苦,而自己创造的薄薄屏障罢了。

        在封闭的孤立系统中,熵总是趋向于增大,熵增过程是一个自发的由有序向无序发展的过程。根据熵增原理,宇宙作为一个封闭系统,其总混乱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最终走向热寂,即宇宙中的所有能量都转化为无法利用的形式,宇宙变得完全均匀和死寂。生活的本质其实也遵循这个定理,由有序走向无序,由确定性走向不确定性,而我们总是在尽力去消除这种不确定性,按部就班的生活模式何尝不是一种对抗这种不确定性的方法呢,只是恐慌是存在的,认识到这些之后,就不会再像之前对于变化过度抗拒和不适应,变幻无常才是常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340评论 5 46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762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329评论 0 32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678评论 1 27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583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7,995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493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45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293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50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267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973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56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4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73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257评论 2 34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809评论 2 33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