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书《细说汉字》24页,啃完“车”、“丮”、“牙”“生”“疒”“立”“穴”“示”“禾”部。
(1)看过干老师的分析,知道“禾”部里还可以加个“季”字。
(2)在琢磨:奉、秦、春,它们上面的那个部首是一个意思吗?
2.听马玲老师微课《元日》并推荐至群,依然有11个家长与孩子跟上来听并在群里挑战背诵。
3.班级群发布挑战任务,没有家长惊异大年初一还挑战什么任务,可能大家都习惯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4.本想大年初二回爸爸家,但妹妹约初一去,于是又收拾好,一家人回去。爸爸很开心,也没什么要我们准备的,我负责在灶下生火(烧锅),妹妹负责炒菜(上锅),做饭,吃饭,谈家常……空闲时,又躲在车里看了会书,儿子做了会儿试卷。
5.完成优势计划之《刻意练习》第五天的阅读任务,并作了梳理,如下:
一、怎么解释“天生才华” ”即使存在“天生才华”,相对于我们的想象,它发挥的作用不仅小得多,而且有很大不同。
(一)破解“帕格尼尼奇迹” 帕格尼尼惊艳世人的演出,并不像人们以为的那么神乎其神,实际上离不开长期认真和细致的准备练习。
(二)破解“莫扎特传奇”
莫扎特确实从年幼时就接受了精心的训练。
(三)破解“天才跳高运动员” 关于体育奇才唐纳德·托马,虽然我们不清楚他在训练扣篮上花了多少时间,但是他确实经过弹跳训练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四)破解“自闭症奇才”
一种即具有某些杰出能力的自闭症奇才,更加注重细节,更加习惯于反复行为,当他们被某件事吸引时,能够沉浸到自己的世界里反复重复这件事。这可能是他们“刻意练习”的独特方式。 关于自闭症奇才的研究表明,他们的能力主要是后天通过刻意练习获取的。
二、训练VS “天才”
(一)先说一下“智商”。
通常我们说一个人的智商是多少,是指其在智力测验上的得分。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由阿尔弗雷德·比奈开发,有人认为智力测验测出的“智商”就是人的某种天生智力,但另一些人认为,它只是智力测验的结果而已,代表了人们对测验中涉及的词汇、逻辑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最好不要将智力测验的结果等同于天生的智力。
例如,在刚开始学习国际象棋的阶段,智商更高的孩子更占优势,是因为他们更容易学会各项规则,更快地构思和执行某些战术。
但孩子们刻意练习得越多,他们在衡量棋艺的各项指标上得分也越高,即刻意训练显著影响着棋艺水平,而棋艺与智商并没有直接关系。
(二)心理表征与技能水平。 从孩子们学习象棋起,他们便开始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心理表征。一开始,智商较高的孩子初步建立心理表征的速度更快,“显得”他们更加出色。但随着练习时间越来越长,所有棋手都建立起了心理表征,此时区分棋手水平的因素便不再是智商,而是他们心理表征的数量与质量、他们有效应用心理表征的能力。
往往存在这样一个趋势:智商较低的孩子,练习更加刻苦一些。这也许是他们感受到了追赶智商较高的同伴的压力,总之他们确实形成了努力练习更多的习惯,这使得在长远的未来,他们的心理表征能够发展得更加好。 科学课成绩好的学生智商也较高,但是已成为某领域科学家的人中,智商与科研成果间没有关系。
(三)“基因”真正的作用。 如果真有所谓的“音乐基因”或者“象棋基因”,那这种基因显然是从出生就具有的,但人们却并没有什么手段,从一个人的“天才”尚未表现出来时就将其辨认出来。
相比世界上这么多职业篮球队员,雷·阿伦的三分投球能力是通过刻意练习而不是基因得到的。
假设人与人的基因真有某种差异,影响着人们对技能的学习,那么这种差异怎么发挥作用呢?最可能的方式是:这种差异能够影响人们刻意练习的过程。假如存在“坚毅和专注”基因,那么这些人能更长时间坚持枯燥的练习,假如存在“分析”基因,那么这些人能更聪明的细化目标,制定更好的练习策略。
绝对没有哪种基因或者天生才华,注定他们将来能成为行业的大师,也不会有人因为缺乏某种基因而无法成为行业的大师级人物。
三、 相信天生才华的危险性
在那些努力发展某项技能的人中,练习的时间及其有效性最终决定着谁会成为最杰出的人物。一些所谓的基因差异可能在一开始能带来一些优势,但是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总有足够的适应性来应对各种挑战——无关基因。
我们反复强调练习的作用大于天生差异,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自证预言”的特殊性。
自证预言指当我们先持有某种观念时,事物会经过一系列微妙的变化,最终发展成我们预言的样子。
假设有两个小孩,一个爱唱歌,一个不太会唱,他们会收到来自周围人的反馈,结果前一个孩子比后一个更擅长歌唱。 “出生早的天才”:
出生于年初的孩子比出生于年尾的孩子大了将近一岁,这种差异对于四五岁的孩子来说是巨大的,出生于年初的孩子身材更高大、体能更强、心理更成熟。 但教练是不关心年龄的,他只会去看谁的水平更高,并自然相信水平更高的更有天赋,从而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指导。相应地,这些孩子也更相信自己将来有希望成为职业选手,从而更愿意投入时间与精力进行练习。
“智商高的优势”: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幼时喜欢玩数步子游戏的孩子,上小学后的数学成绩更好一些。但小学老师并不会知道孩子们之前的经历,因此当一个班中某些孩子比其他人更快地理解数学概念时,老师会认为他们更有数学天赋,并(自觉或不自觉地)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训练。可以想见,一年后,这些孩子确实会获得更好的数学成绩。假如这种优势一直保持下去,他们更可能会成为数学家。
而另一些本可以成为伟大数学家的孩子,可能由于幼时延续的“不擅长数学”标签,早早放弃了练习,关闭了通向数学家的大门。
相信天生才华是危险的,我们需要记住,人人都有自己的潜力,我们要做的是,为开发潜力而努力。
四、 用刻意练习创造新世界
(一)用刻意练习原则教物理
传统的授课方式是,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教学厅内配合幻灯片讲解50分钟,课后布置作业,并伴有助教辅导解答习题。
而新的授课方式以各种刻意练习代替讲课环节,例如课前阅读和测验(预习单)、课堂问题讨论与解答。
新授课方式的效果是惊人的,他们究竟是怎么做的呢?我们用刻意练习原则进行解读: 传统教学强调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而刻意练习强调学生获得什么技能。韦曼等人认为,最主要的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像物理学家那样思考。他们事先与老师们充分交流,明确了学生应当达到的水平和学会解决的问题(明确技能水平),然后整理了一系列学生学习的任务列表(制定阶段性目标),并准备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真正解决问题时能建立心理表征),这些问题具有一定难度(走出舒适区),需要学生仔细讨论,综合应用物理概念来进行解答,最后由老师进行分析(提供反馈)。
通常一堂课是这样的:课前,老师要求学生朗读几页物理课本上的内容,然后完成一个简单的测验,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本课将学习的物理概念。
然后老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提出一个课堂问题,要求小组探讨该问题的答案。这个问题经过精心设计,需要学生思考那些物理概念,发现概念之间的关联以及从中找出答案。老师会在教室中走来走去,倾听学生的讨论,解答学生的问题。
这种教学方式与物理学家思考的方式非常相似,物理学家总是先有一个问题,再思考哪些概念可能与问题有关,再从概念中推断出答案。学生们在这种反复练习中,创建了类似物理学家的心理表征,对物理课程的理解更上了一层楼。
(二)建立心理表征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在某一行业创建极尽详细的心理表征具有极大的价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本行业取得杰出成就,还能够帮助他们对其他行业形成一种“通感”。 比如对于学习音乐的学生来说,当他已经完全能够领会一首曲子听起来应该是什么样、曲子不同的部分如何衔接和融合、各种演奏手法会对效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时,他就能够自己对自己的练习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并修正,还能自己进行即兴表演和创新。 当他想要学习绘画时,由于他已经在音乐之旅上经历过教师指导、独自练习等,知道要达到行业顶尖的技能水平需要做什么、付出怎样的努力,他对于自己在绘画之旅上前进的路径会有清晰的认识。由于他已经感受到高效的心理表征的力量,知道练习时沉浸进去是什么样忘我的感觉、技能成熟时是什么样圆融自由的心理状态,当他发展绘画的心理表征时,一旦类似的感觉出现,他便能迅速抓住。
换句话说,如果某人在一个行业成功过,起码会知道,在其他行业要成功,大致需要完成什么任务、付出什么努力。
6、统计班级群挑战任务并反馈:
2018年2月16日星期五(寒假第十三天)
(1)挑战儿歌的有12人:季潇漫(还挑战《元日》)、陈翰轩(还挑战《元日》))、姜晨(还挑战《元日》)、周子扬、周银森、黄梓杨、陈优(还挑战《元日》)、奚睿祺、蒋雨泽、王美琪、柏文军、黄昕怡
(2)读报读书的6人:季潇漫(2本)、陈优(4本)、姜晨(2本)、柏文军(2本)周银森(3本)黄昕怡(2本)
(3)自己录制长文4人:陈优(《有个性的羊》、《长大以后做什么》)、季潇漫(《汤姆踢足球》)、周子扬(《和甘伯伯去游河》《如果嗅嗅丢了》)、黄昕怡(《首先有一个苹果》)
(4)挑战口风琴新歌曲成功的有2人:季潇漫、陈优、
(5)练字不要求仍有2人:季潇漫、柏文军
(6)写绘的4人:季潇漫、陈优、姜晨、周银森
(7)写清单小结的有6人:季潇漫、陈优、柏文军、周银森、黄昕怡、蒲雨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