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婆婆的小摩擦
刚刚,我在院子里种下菜,看到外面扫落叶的阿姨,随口就跟婆婆说了句:我去问那个阿姨要点树叶来烧灰,可以当肥料。婆婆非常本能地回了我:好省了(算了吧)!我顿时来气怼了她:早知道我就不跟你说了,没一件事可以跟你商量下去。留下一句话,我就进屋了,估计婆婆心里也一肚子纳闷:我说错什么了?
我为什么会对婆婆这一句话会生气呢?一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话,如果长期来持续性堵住了我们内心的能量流通——想要而不得,这就会变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回想起,8、9年前,我们要买房买车,跟她商量的结果一定是不仅给不了资金的支持,还让我们的决定变得更加艰难复杂。大到买房买车,小到开篇这样的小事,不能以绝对的凡事来定义,可以说90%的日常,只要跟对方商量,那一定是遭到“算了”、“省省吧”的回复。于她是出于无心,于我却是堵心,我“想要”的欲望一直被堵住,我们之间的能量就没法流通。一方总是没法让另一方的能量流畅,我想这可能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矛盾。所以,也能更好去理解,为什么我们变得越来越不想跟父母沟通,因为你常常得不到支持,我们与父母之间的能量永远没法畅通。我一开口,你就堵,这会让人产生巨大的愤怒。
反思我对我的孩子
同时,我自己作为母亲,对我的孩子,是否也成为孩子能量外放的拦路虎?
我们这一代人可能比父母稍微高明一点,不会立刻马上否认孩子的想法。但仔细想想我们的日常,是否真的让孩子在大多数时间都能得到能量的释放?还是我们常常在做堵住他们的心、口的事情?细数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比如:
我们的孩子喜欢各种人体发出的怪声音,比如放屁、打嗝、打喷嚏,他常常除了自然发出的这些声音外,总是要刻意制造出这些声音逗自己,也逗大家。还会通过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持续播放屁声、打嗝声等。他倒是反复做这些事乐此不疲,对大人而言却觉得很不雅,是一种噪音。我们对这件事的处理也常常是不到位的,本能立刻去阻止他发声和播放声音,有时还比较严厉。而他被严厉批评之后,顿时从心花怒放的状态,变得大气不敢出、低头不语。这点,也是我对他爸爸最不满意的处理方式,我们不能在人特别高兴的时候,突然劈头盖脸地泼一盆冰水,这就好比我们在大夏天运动后,突然吃雪糕一样,对胃的损伤极大。对于这样的场景,我一直建议在孩子情绪高涨的时候,虽然有些事大人觉得不妥不该,但应该通过一种疏导的方式,让孩子慢慢把热度降下来,而不是来盆冰水浇灭它。这是一种能量的疏通,而非堵,堵久之后他与你的关系不是更疏远、变沉默,就是有一天会爆发。
不止是孩子爸爸,我也常犯错。
如果孩子在家无所事事、瞎晃悠,既不看书,也不找点我认为的有意义的事情,就会忍不住去要求他做点这事那事。比如,你看会儿书不好吗?作业做好了吗?哪怕运动会儿不好吗?或者玩点哪怕益智类的游戏不好吗?而看到他这样悠悠闲闲的状态,与我内心对他的要求,会让我产生一些不安,内心有不安,嘴里说出来的话,往往就带有负面情绪。而本来家对每个人来说,本是一个让人放松、可以无所事事的地方,但我为什么没有对自己有这么严格要求,而偏偏要求孩子呢?孩子那种想要在家自由自在的能量,就这样常常被我给堵住了。这时候,哪怕拉他过来看书、运动,往往都是不带劲,歪头歪脑随便应付。
所幸,我最近也觉察到自己对孩子的有些要求是不合理,且是无效的。我们与孩子的关系应该要首先帮助他想施展的能量流畅起来,除了一些危险的事情,需要告知对方,更多的事情应该让他在自己的能量状态里去流淌,要做事也好,要休闲也好,那都是他自己身心的需要,而我们这样的外来能量不应该去打扰、阻扰对方的内在秩序。一个自身能量总是被阻断、堵塞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呢?或许他慢慢失去了自我?或许他慢慢变得沉默?或许他变得愤怒?……曾经那个被堵的我,又在孩子身上重复了我们父母的操作,只是方式不一样而已!真心于心不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