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这个时候余光中先生去世了,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
回望他的一生。他的童年是一段“蒲公英的岁月”。
“童年的天空啊,看不见风筝,看到的是轰炸机。”
后来他在孩子的身上找回了童年,他在诗中写:“人的一生有一个半童年,一个童年在自己小时候,而半个童年在自己孩子的小时候。”
20岁时,余光中发表了第一部诗集。21岁,有了《乡愁》。不到40,他写下《当我死时》,希望死后终将踏回故土。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40岁起,他居然开始喜欢起摇滚,特别喜欢披头士里的列侬,因为他说歌词很有时代感,也可以称得上很好的诗。真的是个对生活充满兴趣的老头啊。他甚至模仿迪伦名曲《Blowin' in the Wind》,写下了致敬之作《江湖上》:
一双鞋,能踢几次街?
一双脚,能换几次鞋?
一口气,咽得下几座城?
一辈子,闯几次红灯?
他的诗,经常无故地就出现在你脑海中。像突然循环的脑内bgm。下雪的时候,想起了:“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想到李白,也少不了余光中的这句评价: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这真是个大师陨落的时代,原来曾经我们也与这样的人同一个时代生活过。然而:人生有许多事情,正如船后的波纹,总要过后才觉得美的。
有时他也会调皮一下。当坠入爱河不能自拔时,他用一把小刀,在自己院子里的枫树干上,刻下“YLM”三个英文字首,Y代表余本人,L代表情爱,M是范我存。嗯,有种土味浪漫的感觉呢。
他和李敖还有一段故事。
李敖曾经称他为“骗子”,说余光中的文学水平比自己低得多。面对李敖的一再批评,余光中的回答是:“他一直骂我,我则保持沉默,这说明,他的生活不能没有我,而我的生活可以没有他。”着实幽默。
世事难料,如今这两位大家都已作古,这些故事变成爱他们的人口中的谈资。大家笑了笑,却又沉默。
嗯,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