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对第四单元第二课《产生气体的变化》进行了教学,因为后面一节要拿来上公开课,所以每个班只上了这一节。在这一节的学习中,学生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物质发生变化时,常常会伴随一些现象,并且物质发生变化时会产生新的物质。通过第一个实验,学生发现最后一个瓶盖里有气泡产生,与前面五个形成了明显对比,通过阅读教材,学生知道了这种气体是新物质,是化学变化,而其他五个瓶盖里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我前一节已经跟学生说明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本节内容是通过实验来证实,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
跟第一个实验比起来,学生对第二个实验更感兴趣。打翻瓶盖以后,学生先是看到大量的气泡,接着就看到自封袋鼓起来了,而且还胀得大大的,这个时候,学生显得极其兴奋,都迫不及待地想去摸一摸、捏一捏,我让每个学生都摸了一下,并强调只准摸,不准捏(可能会爆),学生摸了以后,都觉得冰冰的,凉凉的,个个脸上都笑开了花。
在第三个探索活动中,我因为手里没有鸡蛋壳,所以我播放了一个视频,学生在视频中观察到鸡蛋壳和贝壳与白醋反应也能产生气泡,在课后,我将手中的一袋贝壳分发给有意愿尝试的学生,让他们课下去探究。
在研讨环节,几乎所有学生都猜到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但当我问到它的特点时,有的学生就不知道了,这时我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它有颜色吗?有味道吗?本身能燃烧吗?能助燃吗?......学生一一回答,最后我用课件出示,让学生在书上做笔记,加深印象。此外,我还补充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等特点,并且告知学生它是人类呼出气体的主要成分之一,让学生认识到它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二氧化碳与生活的联系,我又补充了视频:曼妥思与可乐不能一起吃,是真的吗?视频中的现象非常壮观,学生都惊呆了,有的学生还想在课后自己尝试一下呢,我并不反对,只是告知学生一定要注意安全。
本节内容的教学,除开整顿纪律之外,总体还算顺利,但还是有一点小意外,在最后,我想补充一下化学反应的类型,我就把每一种类型讲的很细,还配合板书,这时,有的学生就不乐意了,觉得这是初中才学的,现在讲了也听不懂,何必浪费时间呢,然后课堂纪律就开始失控了,我废了好大的劲才让他们安静下来,并反复强调,现在不要求你们会,只是简单了解一下。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书上的内容讲完了,如果有时间,可以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但不要讲的太细了,嘴上提一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