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下班时间野心勃勃地想精进自己,想做很多事情,总想把这本书看完,把那节课程完成。
可是晚上10点多你还在看书,其他要做的事情没时间做,并且看书的时候,你还总是忍不住拿手机刷短视频。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痛苦感觉,明明自己列了非常详细的计划,为什么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完,而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那么,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安排好自己每天的日程表呢?
答案是要事第一。所谓的“要事第一”,就是只把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
接下来,我会从三个方面分享要事第一的思维,一一详细为你说明。
01.明确你的角色和重要的事情
“要事第一”周计划规划的秘密,就是自身角色配置的管理。
我们在制定计划时,第一步是明确你的角色和重要的事情。
从两个方面详细地分解,第一个方面是写下自己扮演的角色;第二个方面写出对角色而言真正重要的事情。
先来说第一个方面:写下自己扮演的角色。
每个角色在我们的人生中都有价值,不能因为一个角色而忽略了另外一个角色。
我们每天除去睡觉的7小时左右休息时间,剩下的17小时,基本上可以分为赚钱的创收类(工作)角色、家庭的生活类角色,以及升华自己的精神自我类角色。
比如,此刻的我有这样几个角色:我首先是一个人,需要为自己的成长负责;
其实是一个妈妈,需要为自己的孩子学习成长负责;
最后,我还是应该自媒体人,需要输出有价值的内容,为我的粉丝负责。
接下来,第二个方面:写出对角色而言真正重要的事情。在每个角色下重要的事情最好不要超过三个,保证足够聚焦。
什么是重要的事情?弄清这个问题前,不妨尝试问自己这个问题:
1.这件事是否和我当前生活/学习/工作的主题息息相关?
2.如果不做这件事,是否会影响我生活的某个或某几个方面?是否会影响其他事项的推进?
比如,我现在的一大目标是考取初级会计证,那么“学习实务和经济法两本教材”就是当下自我角色的重要主题。
明确了角色,做到了不遗漏重要的事情,才能拥有平衡的生活。
02.把重要的事拆解到每天日程中
为了保证每个角色下的重要事情都被顾及,第二步就是我们需要制定本日重点事务,把重要的事情拆解到每天日程中。
这里有一个不可避免的致命问题:任务多做不完,时间预算不够,且一天只有17个小时工作。
这时候怎么办,总得有取舍,可是标准是什么?分享一个莫斯科法则。
Must:必须做的
Should:应该做的
Could:可以做的
Would not:不要做的
思考每天日程时,你必须拥有底线思维,什么是必须做的?如果不去做这件事情,做了其他的事情都于事无补。
然后,列出日程中主要任务,我这个一天主要做什么?
比如周一到周五,对我而言重要的事情包括作为考证人这个自我角色的“实务和经济法两门教材精讲视频和练习册作业”,也包括作为自媒体人的“写文章学习运营知识”。
到了周末,我就会把重心放在“妈妈”角色,接送孩子上下兴趣班,陪他玩辅导作业。
对于我来说,每天必须做的计划任务有三件事。第一,写一篇文章或拍一个短视频;
第二,学习一节会计教材的视频内容或写10道练习题;
第三,给孩子至少讲一本绘本,陪他写作业。
作者朗达·拜恩说:“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都与你的目标有关。”
要想让要事第一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我们就需要一个清晰的必须做的任务。
03.依据具体的时间段拆解每日计划
一个清晰的计划一定要有时间限定。第三步,根据具体的每日计划拆解到具体的时间段上,从而帮助自己更好地执行。
根据第二步梳理出本月(本周)的重要计划清单,然后将每天待完成的重要事项逐一写在纸上或日程本中。
随后根据这张清单展开一天的忙碌。每完成一项任务后,在旁边打钩,代表“已完成”的状态。
时间管理导师纪元在《哪有没时间这回事》一书中提到:在列“日常事务”时,按“时间段”计划—上午、中午、下午干什么。
时间段的划分,我们要详细审视了时间、地点、物品、环境、他人和自己的身心状态后确定下来的。
举个简单例子:现在是周末,所以优先级最高的任务必然是回顾本周计划下周和写复盘文章,一切和复盘无关的事项统统退居二线。
时间:8:30—11:00写一篇文章
地点:家
物品:书桌、电脑笔记本、纸和笔。
环境:阳光透过窗户洒满书桌,鲜花的香味弥漫
他人:孩子上幼儿园,公婆在楼下做事,安静独处
身心状态:大脑思维清晰,富有表达力
只有把每天最重要的事认真、踏实地完成好,你才可能不断进步、优化自我,逐渐找到生活的把控感。
通过这三步,我们就可以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要事第一”的计划表了。
计划表中明确了优先级加上清晰的计划拆解,一定会帮助你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