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要上好一节课,科学确定学习目标十分重要。但有的时候,我们往往因各种原因,不能很有效的拟订学习目标,导致教学效果偏低,那么,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呢?在朱则光老师写的《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提到了一种方法叫“经纬定位法”,或许能带给我们启发。
经纬定位法,包括经线定位法和纬线定位法。
首先进行经线定位。经线就是学生学习经历的时间线,即纵线。教师在确定学习目标前需要先问三个问题:第一,关于这个知识或能力,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第二,学生将来要掌握什么?第三,学生现在需要掌握什么?一句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已经”和“将来”来定位“当下”。
这个“已经”和“将来”,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考察,包括学生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学习过程。现实中,小学、初中、高中等学段之间老死不相往来,都各自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岂不知对学生来说却可能是灾难。如果把眼光只局限在自己所教的学段内,目标的定位就容易出现重复、断层或超前。比如,学生在小学期间读过的名著,如果初中再读,教师就不能是零起点的设计,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说明方法”,教师在初中教学时就不应再作为学习重点;教师在高中时教读小说,就先要看看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阅读的经验。
再进行纬线定位。纬线就是学生在一个特定阶段或学习单元内并行的学习内容,即横线。同一学习单元内的一组学习资源,应该是一个前呼后应的团队,而不是各自独立的个体。
以初中语文“至爱亲情”单元为例。学习本单元教师应围绕“表情达意”这一核心目标,让不同的文本承担目标的不同侧面。先分析《背影》中的具体承载物、《风筝》中的矛盾冲突、《慈母情深》中的细节描写,再设计以“用具体承载物或矛盾冲突表达亲情”为目标的写作训练等。这样既避免了训练重复或缺漏,又尊重了文本的个性和价值。
经线定位法和纬线定位法两者比较,经线定位法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一些。在实际的教学中,与经纬定位法背道而驰的做法是,教师从自己的主观经验出发想当然地猜测目标,或者懒得去定位目标,认为反正学生学了就比不学好。
这种方法需要老师通读理解各学段学科课程标准,梳理语文要素在不同年段之间的侧重点,突出重心,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