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气?
气,最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气,云气也,象形。凡气之屬皆从气。” 古人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客观的现象的观察,比如云气、雾气、风气等,逐渐形成了一种观念:气是一种客观存在,万物皆有气。
春秋战国时期,气作为哲学概念逐步形成。
1.气是万物本原,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充满整个空间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 《管子》
精也者,气之精也 ——《管子·内业》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易传·系辞》
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庄子·知北游》
善言气者,必彰于物 ——《素问·气交变大论》
2.气以不同的物质形式存在
气合而有形 ,因变以正名——《素问·六节藏象论》
一气能变曰精 ——《管子·心术下》
那什么是气元一论呢?
气元一论,主要是研究气的内涵和运动 ,并用气来解释宇宙万物构成的本原和发展变化
发展过程
1.精气学说
《管子》《易传·系辞》《吕氏春秋》《淮南子》《论衡》
道之为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二十一章》
2.元气学说(两汉时期)
元气未分,混沌为一
天地,合气之自然也 ——《论衡·谈天》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论衡·自然》
3.太虚即气学说(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