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不熟悉,什么是『解离』,那我们就从解离的症状描述,看看它的两个特征:
一、不请自来、令人不悦地侵扰到觉察(awareness)及行为,同时伴随主观经验连续性的中断,也可说是正性(positive)解离症状,像,情境再现(flashback)或新的身份等。
二、无法提取信息或掌控心智功能,或可说是负性(negative)解离症状,例如,失忆、自我感丧失等。
正式的定义如下——
『解离』是指一或多种正常、主观的完整心理生物功能的瓦解(disruption)或/及中断(discontinuity)。
所指的心理功能至少包括,记忆、身份(identity)、意识、知觉、和运动控制等。Spiegel等人将之略分为因创伤性或压制性(overwhelming)经验所导致的较为急性型,以及,如解离性身份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等的终身表现型。
临床上来说,解离症状多出现在与创伤或受压制有关的状况中。
用大白话来说『解离』就是:这个人忽然断片儿了,大脑不受控制地一片空白,甚至在这种状态下,发生了什么事情,事后都不记得。
用感受类描述可以是:无法承受的痛苦、困顿,极度的疲惫难受、被撕扯、被吞噬感…… 压抑痛苦,无法快乐。压抑活力动力,爱意、恨意…… 将攻击朝内转向对自己,抑郁。
遇到难以修复的创伤,人容易解离。
情感隔离,最初都是隔离那些难以承受的,想象碎片化,然后压抑不去接触,隔离。
有关解离的四种病因:
1.个体的自我催眠能力较高
2.曾遭受过严重创伤
3.由特定的童年期环境所造成(即解离的适应性反应和被家庭所接受)
4.创伤时和创伤后均未获得抚慰、处理
对解离人格(多重人格障碍MPD)的治疗经验:
1.它是因边界不清造成。因此要注意安全稳定的治疗设置和恒定牢固的边界意识。
2.它是一种有意无意的失控、被动攻击和反复无常。因此要留意患者的控制欲和蓄意性。
3.它是一种潜意识状态。似乎是命中注定,连症状也很难掌控。因此必须持之以恒努力建立牢固的治疗联盟。
4.它是掩饰创伤和隔离情感的状态。因此治疗应致力于揭示隐藏的内容,疏泄压抑的情感。
5.它是各种自我状态的相互矛盾和隔离。因此治疗必须强调不同自我状态间的协调沟通合作。
6.它是催眠和现实交替进行的状态。因此治疗师言语要言简意赅。
7.它的形成与早年重要客体的反复无常有关。因此,治疗师要对各种人格状态平等对待,尽量把来访看成是多种人格状态的完整个体。这种平等对待的态度是对患者解离性防御最有力的冲击。
8.它的安全感、自尊感和前途感极其脆弱。因此治疗时需要多用支持技术。
9.它是源于创伤经历。因此治疗节奏非常关键,多数治疗失败于治疗速度超过患者的承受度。治疗计划适合1/3时间谈创伤,1/3时间讨论,1/3时间处理和重建。
10.它是与重要客体无法依赖有关。因此治疗师必须有高度责任感,并将之帮助教会来访。
11.它是童年时多缺乏充分的保护和安全抚养。即便治疗师采取中立立场也会视为疏远和拒绝,因此要采取温暖亲切姿态和适度情感表达。
12.它常具有很多错误认知。治疗师必须持之以恒努力纠正这些谬误。
【以上部分感谢来自刘善国老师整理,以及水木之声的贡献】
我是水沐。解离是打碎的自我。因无法超越极度痛苦、不堪忍受的事实,而被迫将现实中的主观我打碎,任其散落飘浮在空气中,好象那已不是自己,借以摆脱痛苦。由此,同愿我们的人生平顺,永不遇遭无法整合的人格解离态。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