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241,7-6,离娄章句上7-6》
【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今天是丁酉年癸卯月己亥,二月十六,2017年3月13日星期一。
一.巨室,应该怎样理解它?
南老讲解说,因为"巨室"二字,二千多年来不知耽误多少读书人,因为有太多人将它理解成"土豪劣绅",所以,误以为亚圣孟子教他们要搞好地方关系,不要得罪地方大户。
这显然是错的。
1,杨伯峻先生译文。
孟子说,搞政治并不难,只要不得罪那些有影响的贤明的卿大夫就行了。因为他们所敬慕的,一国的人都会敬慕;一国的人所敬慕的,天下的人都会敬慕,因此德教就可以浩浩荡荡地洋溢于天下。
杨先生所取的"巨室"之意,即汉朝赵岐先生的注,他对"巨室"的注解是"贤卿大夫之家"。
这个解释等于是在"巨室"前面加了定语,特指两个特性的人,一是贤良,这是道德判断;二是卿大夫,这是角色判断。
这样的理解不入我心,因为字面上很简单,但操作起来绝对复杂,且一定标准不一。你认为的贤良和他认为的贤良就很难取得一致意见。操作性这么低的建议,我不相信是亚圣的意见。这样一种很高级的调性往往是"学术生产"的结果,属于后人不断地抬高、抽象、不断"挖内涵"修饰出来的。它是很好用的考卷题目,但不能作为实务手册。
2,朱熹先生的理解是"世臣大家",这个范畴宽泛一些,相当于"群臣百姓"的意思。但我学下来,感觉还是不入我心。
朱子的解释是说,世臣大家属于"难于力服"的,难以靠武力征服,而世臣大家恰恰又是"国人素所取信",就是说老百姓一向信任他们。这在逻辑上是自洽的,但是没有说明关键的一点:为什么国人一向信任世臣大家呢?因为仁慈?因为公正?因为有学问⋯?这是上述逻辑的基石,恰恰是这一点未作论述,很可惜。所以,朱子的解释,可以作为参考,却不能入心。
3,张居正先生了不起。作为历史上少有的伟大的帝师,他的学力足以阐发高论,但他不发表独家意见,而是选择"善继人志,善述人事",他在朱子已有的论点与论述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朱子的论述部分,他将世臣大家和百姓对他们的信任,转化为另一个角度,将臣室的态度作为一种趋势,也就是说,不是信任世臣大家本身,而是将世臣大家的态度作为重要的参考意见。经他这样一拔,果然全盘皆活。但还在原来的局里打圈圈。
4,南老的讲解首先是跳出了原来的局,把"巨室"讲透了,然后顺带着把后人的心病拔掉了,而思路也随之打开了。
南老将"巨室"讲解为"有组织的社团",或者说"党派"。比如说当时的战国四公子,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社团;比如说当时的墨家,大弟子叫做"钜子"。都是当时有组织有势力的政治社团。到了今天,可以将其理解为政党。
当我们把"巨室"理解为"社团或政党"时,孟子的理论一下子就打开了广阔的胸襟,不再拘谨于宗族和地方势力的小天地里,而成为对待各种社团和各类政党的原则,即,孟子主张要通过沟通与方方面面的团体协商的办法,进而形成共识。我喜欢这个理解。
二.重点不要偏!
讲了半天巨室。这一节的重点可不是巨室,还是修身。
张居正先生讲解说,提纲举要,固然在于巨室的心服,然而,源头还是落在君主的慎修这件事上。因此,当政者,尤其应当反求诸身。
一针见血。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译注》杨伯峻著
《孟子与离娄》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