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传统婚礼习俗历史悠久、世代流传。在氏族社会时,蒙古人认为氏族内所有成员来自一个共同祖先,氏族内不能结婚和通婚,特别是王公贵族都隔旗结为婚缘。
蒙古草原广袤辽阔,居住分散,娶妻或嫁女都要到很远的地方,女儿出嫁后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与父母兄妹再见面,因此娶亲成了男婚女嫁的喜事和亲人分别的悲事。能歌善舞的人们在婚嫁时,自然要用歌唱去表达这种喜庆和悲伤,于是产生了婚礼歌。
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产生了半职业性的婚礼祝词家,男方和女方“贺勒莫沁”,双方都有歌手和“贺勒莫沁”,并逐渐形成了按照婚礼活动顺序、歌声贯穿全过程的婚礼习俗。
婚制:
蒙古族有抢婚和聘婚两种婚姻制度。抢婚是奴隶制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纪以前多为抢婚制。如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把阿秃儿与诃额仑夫人的成亲,就是抢婚形式。
聘婚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纪以后即普遍实行聘婚制,但仍有抢婚制的残余。在部落间的战争中,抢婚或掠夺婚仍屡见不鲜。
求亲:
蒙古族的婚俗是从求亲开始的,如果小伙子看上了哪家姑娘,要托媒人带着象徵和谐、甜蜜、旺盛的白糖、茶叶、胶等物品,用一块白手巾包着前去撮合。男方须多次向女家求亲,才能得到女家的许诺,有一句蒙古族婚俗谚语说:“多求则贵,少求则贱。”求亲达成协议后,由男方带上哈达、奶酒和全羊到女家“下聘”,女家请亲友陪客人饮酒,表示正式定亲。
聘礼:
青年男女定亲后由男方家送给女方家的礼品,又叫彩礼。聘礼的多少由男方家的经济情况而定。农区多以金银首饰、柜子、衣物为聘礼;牧区常以牛、马、羊等牲畜为聘礼。牧民视“九”为吉祥数,聘礼以“九”为起点,从“一九”到“九九”,最多不得超过八十一头,取“九九”为长寿的意思。如贫困牧户不具备九数牲畜的聘礼,也可以择小于九的奇数,以三、五、七头牲畜为聘礼,但绝不能择偶数。
择吉日:
又称择喜日!解放前,男女两家定亲后,首先要请喇嘛占卜,选择吉日,确定结婚日期。吉日择定以后,由男家派媒人和亲友带上哈达、美酒、糖果等礼品,前往女家,同其父母商谈结婚事宜。谈妥后,男女两家开始准备婚事:一般是打扫喜房,或新搭蒙古包;宰牛杀羊,准备聘礼、嫁妆及其他结婚用品;通知双方亲朋好友,光临贺喜。
嫁妆:
女家陪送女儿的出嫁礼物。蒙古族非常讲究陪送嫁妆,男方送多少聘礼,女方就要陪送相应数量的嫁妆,通常是女方陪嫁的东西,比男方送给女家的东西多。因此,蒙古族有一句俗语:“娶得起媳妇,聘不起姑娘。”
娶亲及相关仪式:
娶亲一般是在结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伴郎也穿上节日盛装,一同骑上马,携带彩车和礼品,前往女家娶亲。
娶亲者至女家,先绕蒙古包一周,并向女家敬献“碰门羊”和其他礼物。然后,新郎和伴郎手捧哈达、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长亲逐一敬酒,行跪拜礼,娶亲者入席就餐。晚上,摆设羊五叉宴席,并举行求名问庚的传统仪式。
次日清晨,娶亲者起程时,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车,新郎要骑马绕新娘乘坐的彩车三圈。然后,娶亲者和送亲者一同起程离去。
(1.求名问庚):求问新娘的姓名,又称讨封,是一场有趣的戏耍活动。娶亲者在女家投宿的晚上,要在新娘的闺房里摆设羊五叉或全羊宴,也叫求名宴。新郎和娶亲者,新娘及其兄嫂、姐妹们,皆为同辈,参加此宴。
宴席上,大家戏耍新郎,逼他下跪或半跪,求问新娘的乳名或奶名;新娘羞怯不言,或故意不答,新娘的嫂子和姐妹们也不作答,有意拖延时间。这时,由男方的祝颂人与女方的嫂子相互答辩,并唱对歌,直到女方说出真实乳名,求名宴才告结束。
求名问庚,实际上是一场智力竞赛,以此表达蒙古族青年男女的聪明智慧。
(2.新郎受掰羊脖考验):鄂尔多斯蒙古族新郎以及迎亲队伍到达新娘家后,总会被女方家当作上宾热情招待,大家在一起又吃又喝又唱又跳,好不热闹。
这时,男方祝颂人会悄悄地离开宴席领着新郎来到新娘的房间里,待他俩在客位上坐下以后,陪娘们就会端上来一个煮熟了的羊脖子招待新郎,并请新郎把羊脖子从中间掰断,以试新郎的力气大小。
为了戏弄新郎,陪娘们早就将一根红柳棍或一根铁棍子巧妙地插进羊脖骨髓道里。新郎如果事先有人指点,他就会识破其中奥妙,取出柳棍或铁棍,很容易地将羊脖子掰断。有的新郎则不识其中秘密,因而费尽力气,弄得满头大汗,像狗咬乌龟一样,又着急,又羞愧。而陪娘们则趁机用十分辛辣刻薄,但不怀恶意的语言挖苦,取笑新郎。
(3.娶亲路上巧争先):娶亲路上,依照习俗,彼此都想抢先到家,男女双方互相追逐戏逗。
有时,送亲者想方设法把娶亲者的帽子抢过来,挑在马鞭上,或者扔到地上,迫使新郎下马去拣,以影响其行速;娶亲者彼此掩护,而不让送亲者抢去帽子。
有时,聪明的男方也有办法,在离新郎家不远的地方设一桌酒席,款待送亲者,送亲者盛情难却,只好下马喝酒,娶亲者趁机抢先到家。
一路上这样纵马奔腾,你追我赶,气氛热烈,充满了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
婚礼及相关仪式:
蒙古族很注重婚礼仪式,尽管地区不同,形式各有差异,但都非常隆重、热闹。
一般牧区的婚俗是:当娶亲回到男家后,新郎新娘不下车马,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新郎、新娘双双穿过两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尘,表示爱情的纯洁,新生活的兴旺。旁侧站着司仪诵念《火的赞词》:
圣主成吉思汗发现的火石,诃额仑母夫人保存下来的火种,用洁白的哈达、奶酒祭祀,民族之火从古到今。请新郎新娘祈祷吧!神火是你们婚配的见证!请新郎新娘叩头吧!佛光为你们传宗接代。
新郎新娘进入蒙古包后,首先拜佛祭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新娘与新郎一起握刀杀一只鸡,看鸡肝纹路所示吉凶如何,如不吉利则由新娘新郎各自再杀一只,待杀到鸡肝出现吉象纹路为止。
新娘新郎举行喝酒仪式,每人面前放一碗酒,碗边抹上酥油,自己先喝一口,再喝交杯酒。礼毕,由梳头额吉给新娘梳头,梳洗换装后,等待婚宴的开始。
婚宴通常摆设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种奶食品、糖果应有尽有。婚宴上,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喜酒。小伙子们高举银杯,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放声歌唱,直至通宵达旦。
婚宴往往要延续两三天,亲友才陆续离去。而女方送亲者还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时新娘的母亲也送亲,要住十多日。分别时,母女拥抱、痛哭,恋恋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