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最早一次借书,是跟我的同学借了两本《童话大王》,那可是我们那个年纪最宝贵的精神食粮。
结果拿回家准备慢慢享用时却被邻居家的“小朋友”发现了,说他是小朋友是因为我们年纪差不多,其实他要比我高一个年级呢。
结果经不住他的软磨硬泡就借了两本给他,想着反正他看书快,而且以前也经常找他借书看,来而不往非礼也。
没想到同学要我提前还书,因为那书好像也是她借亲戚家孩子的,人家只是来她家做客,现在要回去了。
我连忙找邻居家的孩子要书,没想到书又被她他借出去了,而且借他书的那位同学把书放在家里忘了带,更要命的是,那位同学家离学校有点远,他中午不回家。
这下子彻底把我的节奏打乱了,给同学好说歹说,还答应帮她找几本《读者》,才算把这事儿摆平了。
我们上学那会儿没什么零花钱的概念,所以买课外书是件很奢侈的事情。
所以只好用自己有限的课外书去和同学换着看。
记得有一次找一位老师帮我修改作文,在他家发现了好多课外书,于是临走时鼓起勇气提出借书的请求。
那位老师指了指书架,我看到书架上写了个告示一样的东西“私人藏书,概不外借”,当时觉得自己有些鲁莽了。
老师说,书架上的书是我攒了好多年的,不能借,怕弄丢,但我另外一个房间还有点书,你可以挑几本自己喜欢的拿去看。
我高兴坏了,突然有点钦佩自己刚才的勇气要不然就和这些书失之交臂了。
那一天我搬回来将近20本《读者》,《小小说选刊》,《辽宁青年》,觉得自己的精神世界一下子丰富起来了。
记得有一年春节去一位老乡家拜年,他们家距离我家有将近10公里路程,我当时是走着去的,当时路上还有好厚的雪呢。
在她家,我发现了一本奇书,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只是简单的翻了几页,就被书里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于是又厚着脸皮提出借书。
她说书是借同学的,她已经看完了,可以借我,但一定要在开学之前还给她,我想都没想满口答应了。
回到家后,我就开始摘抄书里那些经典的语句,一个笔记本都快抄完了,毫不夸张的讲,有种练武之人被瞬间打通了任督二脉的感觉!
后来走出校园开始了打工生活,也有条件去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书了,却已经很少有雅兴一口气读完一本书了,有些书买回来几个月甚至连包装都没拆。
在这座城市呆的久了,发现了图书馆,惊喜的发现可以不受户籍限制办借书证,然后可以免费借四本书,看一个月,这无疑又一次激发了我读书的热情!
还真是应了那句话,书非借不能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