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LP课堂上,豆姐给我们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有一所学校,专门负责女生厕所卫生的清洁阿姨很苦恼,因为她屡屡清除不了厕所镜子上粘着的难以去除的口红印,今天刚清理干净明天又有了,如此反复。
原来女生们课后喜欢到厕所补妆,并给镜子里满意的自己来一个亲吻,就吻在镜子上了,于是留下了口红印。
阿姨决定跟校长反应此事,校长听后,只说了一句:“明天上午十点,我召集所有女生来厕所集合,你也来。”
阿姨纳闷但也照做了。第二天上午十点时,当所有女生来到厕所后,校长便对阿姨说:“平时你是怎么搞卫生和清理口红印的,今天当着学生的面做一次吧。”
于是阿姨就拿着清理过马桶的拖把来清理镜子上的口红印……清理完毕,校长也只说了一句:解散。
女生马上做鸟兽散。
但从此以后,女生厕所的镜子上再也没有出现过口红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这是NLP前提假设的第三条。
试想一下,如果校长用喋喋不休讲道理的方式来纠正女学生的做法,效果会怎么样呢?我想可能没那么好吧,你认同吗?
还有一个男生厕所标语的故事——尿不到便斗里,说明你短;尿到便斗外,说明你软。在课堂上,当我们听到这个故事时,笑翻了。
这个标语是不是比“往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效果更好呀!
是的,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也是比较喜欢讲道理的人,可对于孩子而言,道理往往是讲不通的。
比如我家小妞,每次玩完玩具后扔得满屋子都是,以前我总说,要学会给玩具回家,归位,要爱干净……可每次收拾的都不会是她。
学了NLP回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先是蹲下来抱抱她,并温柔地说她说:宝宝今天和玩具宝宝们玩得很开心是吧。
小妞接着我的话回答:是的,很开心。
然后我说:那我们一起帮助玩具宝宝们回家,好不好?
她说:好的。于是我们一起动手把玩具归位。
嗯,这样的效果才是我想要的。
NLP有十二条前提假设,我之前有提到一条: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是的,每一条都能带给我思维上的转型。
人与人的不同,其实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有时就是这样,只需要稍稍转变一下思维,我们想要的结果或许是能够顺利到达的,但是我们的思维模式貌似都已经定型了,所以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我认知。
后面我还会继续分享其他NLP的前提假设,欢迎继续关注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