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是一本对我很有启发的书,特别是对我重新理解“项目式学习”有很大帮助。全书围绕逆向设计的定义、如何设计、怎样实施进行阐述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例说明,对我们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给了有效实践指导作用。
逆向设计不同于我们的传统教学设计理念,而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要确定预期的目标,要达到什么目的,从学习结果来倒推,用什么方法来检验目标的达成,如何把目标分解成小的任务或活动,这样以终为始的思考方式,让我们的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达成来进行,学习更有效。逆向设计的实践,本书提供了设计模板,分三个阶段描述,让初学者更易入手。
本书的3-6章主要说明了,如何为逆向设计确定教学目标。那么,何为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本书一个关键点是“理解”,是对本书逆向设计中学习目标如何确定的详细说明。“理解”不只是知道,而是能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环境和挑战中,要“超越信息本身”,本书提出的理解六侧面: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自知,充分说明理解是多维的,是复杂的,有不同的类型和深度。只有理解了“理解”,才能为教学设计设定更有效的目标,才能让学习接近“大概念”,指向核心问题的解决。
那么,如何才能提出好的基本问题,让学习更关注大概念,让教学避免走入基于活动设计或基于传授知识的设计误区。教学目标要根据“迁移”任务来制定,要围绕大概念和核心知识来设计。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围绕大概念、基本问题和核心评估任务,把教学单元放在一个更大、更连贯、更结构化的课程中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本书为我们提供了问题设计的模板,为课程设计者从容易实现的问题转到有质量的核心问题提供了支架。另外,基本问题在教学中何时用,如何使用,也给出了范例。
第7-8章介绍了如何检验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这也是逆向设计的第二个阶段。它没有像常规教学设计一样,直接考虑教学活动或过程,而是围绕用什么方法,什么工具来验证目标的完成情况,让学习目标可测、可见,一方面让课程设计者回看目标制定的合理、有效,而且也促使目标真正落地,有效果。
例如,在学习了营养学相关知识后,怎样评估学生“理解”了,常规提问、练习或测验,只能评测到部分书面概念或条目,进行反馈,却无法知道学生对如何进行健康饮食,自己或家庭饮食结构是否合理,如何调整,不同人群饮食的考虑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这就需要用理解六侧面的评估表进行对照分析,会更加全面。
评估不只有练习与测验,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为学校、家庭或特定人群来设计食谱,也可以是就某个饮食现象展开讨论、辩论会,还可以对某地区、人群的饮食做相关研究等。评估的人群也不只有老师评价,可以增加学生的自我评价、家长或相关参与人员(同学或专家)的评价,角色是多元的。评价的时间点既有最终结果的评价,也有学习过程中评价;既有对知识理解的评价,也应该包括对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评价。当然也包括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本书还介绍了评价量规的设计与使用,量规的使用,如对学生写作作品评价,如果只有简单的好、优秀,会让学生无法改进和提高。这就需要对“好”的相关指标来说明和量化,如“好”包括内容合理,新颖有趣;结构合理,首尾呼应;合理运用修辞方法,生动有趣……等具体指标,会让评价更精准、更有效。
第9-10章思考了设计什么样的学习活动能促进理解,增进知识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本书提出了设计中要关注WHERETO要素,即:
W--确保要达到的目标。
H--吸引学生并保持他们的注意力。
E--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经验、工具、知识。
R--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教师对设计的反思。
E--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并评价他们。
T--根据学生需求、兴趣和风格量体裁衣。
O--组织教学以发挥最大的和有效性。
理解永远不能通过“灌输”实现,教师的作用就是设计正确的体验。教师的身份是学习的设计师、学生学习的同伴、学生作品的评估者。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通过把问题、任务和活动,补充教材内容,选择性地使用教材;教材不是地图,也不是行程安排,而是在一个有明确目标的旅行中起支持作用的旅游手册。
第11-13章主要介绍了一个好的逆向设计是如何修炼的。好的教学设计是反复修改出来的,只有充分研究学生,不断实践尝试,在反思中调整,才能形成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本书还强调了要从宏观的角度思考教学,从具体知识学起,但要着眼于大概念,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作为课程设计者,教师要时刻考虑,一切教学活动为教学目标服务。
本书最后一章,为我们指出,逆向设计真正应用是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完善,并为我们列举了常常出现的困惑与困难,以及解决方法。但再好的理论或建议,不去实践都是空谈,那就让我们笃行实践,不断推进教学向深度学习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