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飡(can第一声)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chong第一声)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译文:
蝉与小鸠讥笑大鹏说:“我尽全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下来,有时飞不上去而投落地面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而往南海去呢?”到致野去的,只带三餐粮食而当天回来,肚子还饱饱的;到百里路远地方去的,要准备一宿的粮食;到千里路远地方去的,就要预备三个月的粮食。这两只虫鸟又哪里知道呢?
我来读《庄子》:
有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蜩与学鸠这二只小虫,安知鹏扶摇九万里将图南之志向。
小知小满足,大知大满足。目标定得高大,看事情想问题的格局就不一样了,这是好事。井底之蛙,青蛙知道的天也就只有井口那么大。
蜩与学鸠的小知,在我看来,也是一件幸福的事。这二只小虫,由于本身的物种决定了看到事物的格局只能如此。
它们没鲲之大,大到“不知几千里”,也没有鹏之翼,能“搏扷摇九万里”。最主要的是它们也是“决起而飞”,也是尽了最大努力。
如蜩下定决心,行九万里至南冥,想象一下,须等到第几代才能到达,毕竟蜩只有一夏的生命。当然中间忽略各种意外。
看到自己的实力,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量力而为,也是实在的事。比起立大志向,却不能达到,反而觉得小知更有现实意义,也少了人生中不能达的痛苦。
如果说一定要在浴火中重生,那也只是凤凰,不是所有的虫鸟都可以的。
认请现实,决起而飞,这样的蜩和学鸠,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再嘲笑它们。如果守住心,也有小知和大知之分别,稠也算是大知了,没有妄想之举。
毕竟马云只有一个,你是吗?
打卡第四天
丁酋年二月廿三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