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咖啡连锁品牌Manner,近日再度成为热点。
一名女店员因争执把咖啡粉泼向顾客,而同一天,另一家门店的男店员和顾客发生争吵并升级为互扇耳光。不久又传出一段监控,显示某门店的一名男店员和一名黑衣男子发生争执,黑衣男子多次走进制作区域并与店员发生肢体冲突。
Manner官方微博迅速发文致歉,表示会认真吸取教训,积极整改和调整,并已将个别涉事员工辞退。
但令人意外的是,不少网友对此却并不买账,纷纷提出质疑和批评,评论区获赞最多的留言是“店员都保护不了,还开什么店?……”。一些网友还专门通过外卖平台在涉事门店下留言支持员工。
这个结果,与之前类似事件的舆情反应差异极大。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更多网友选择站在员工一边呢?
一、干不完的工作,是打工人的痛
Manner是近年来被咖啡爱好者逐渐熟知的国内品牌,味道不错,价格也不贵,网上的评价是“又便宜”“又快”“又好”,不少人抛弃星巴克转身成为Manner粉。
2020年至2023年,Manner在全国快速扩张,2023年新增门店数量同比增加95%,企业创始人的身家也达到72亿。
但与门店数量同步增加的,还有员工的工作强度。
据多位在职或已离职的Manner员工讲述,企业疯狂压缩成本,盲目追求效率,让他们如同“机器人”一般极速运转。
每日营收不足5000元的店只配一名店员,理货、制作、沟通、接单、清洗等工作全部要做。由于坚持“半自动”的企业特色,店员还时不时要做手冲、拉花,工作量巨大。
据统计,Manner咖啡师一天最多要做333杯咖啡,一杯咖啡平均用时2.7分钟。若遇到消费者有特殊的要求,比如加冰、加奶,则会更慢。
相比繁重的工作,咖啡师的收入并不高,即便一线城市月薪也仅5000元左右,只能通过大量加班、舍弃双休等方式获取额外的薪水奖励。店员还需要随时听从公司派遣去往任意门店工作,排班时长也是公司掌握绝对主导权。
“迟到、事假都会扣全勤奖1000元”“8小时内个人出品500杯咖啡”“很多老员工都是把自己比喻成牛马”“连上厕所都要秒表计时”……这样的描述,光听着就已经快要窒息。
咖啡师的工作属于服务行业,人们心中默认的标准是“专业技能过硬,待客热情友善,笑脸相迎,有求必应”。
可是,无论什么行业的从业者,他的第一身份都是人。是人,就会有七情六欲、情绪起伏,就会有身体疲惫、精神麻木。
在状态低落时,精疲力竭时,压力山大时,又有多少人还能保持理性和冷静呢。正如网友们对Manner店员表达的同情:“这么上班哪有不疯的?”
长期的高强度工作,会让负面情绪和压力越积越多,“一杯怎么也做不完的咖啡”便足以让一位成年人崩溃。
二、人待你如何,源于你如何待人
从网上公布的视频看,店员们一开始还是心平气和的,始终在与顾客沟通,主动道歉并准备插队给顾客先做。
可是视频中的两位顾客仍旧不依不饶,不断找出各种理由指责店员,扰乱店员的工作,同样地祭出“投诉”法宝,又同样地掏出手机录像。
一退再退的店员们,终于忍不住爆发了。
这两起事件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被繁忙工作逼到崩溃边缘的店员,遇到无理取闹的顾客,引起剧烈的化学反应。
如果顾客能够对店员多一些理解和耐心,或者是放弃等候而不是妄图插队,冲突也就不会发生。
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过很多自以为是甚至蛮不讲理的人,希望用五块钱的消费得到五千块的服务。
不顾小区禁止快递员进入,要求送货上门;自己有错在先,却一味指责工作人员态度不好;下单二十块钱的东西,备注要求只从中挣一块钱的外卖小哥提供情绪价值……他们就像某知名媒体人所说的那样,“上帝”感太强了。
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和需求,但是只想获取却不愿付出,或是把自己遇到的不顺发泄在别人身上,尤其是把与之完全无关的普通打工人当做发泄对象,甚至施以事实上的欺凌,这不是一个合格的成年人应该有的行为。
最令很多人反感的,就是动辄以“投诉”“举报”“曝光”相威胁,逼迫满足不合理的诉求。
此外,一些企业习惯大事化小、息事宁人,不论事非曲直先处理员工的做法,更是进一步助长了欺软怕硬的歪风邪气。
一方面要完成繁重的工作,一方面要忍受委屈,另一方面还要做好成为“背锅侠”的准备,试问这种状态下有几人能够时刻冷静。
多一点接纳和容忍,多一分理解和尊重,少一些互相为难和伤害。都是陌生人,谁也没有义务惯着谁。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如果总是刁难别人,你的生活也必定处处是坎;如果常以平和待人,则会收获更多温暖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