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目标,不管走多远,都是流浪。如果有了目标,不管多远,终归能够到达。我们的教学也一样,教学的改善,必须从认真对待教学目标的设定与陈述开始。
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同时,它还是考核评价教师教的效果的依据,“教学评”一致性说的也正是如此。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学目标不单单是从一堂课、一个单元、一册教材出发的,它的上面有学科课程的目标,更有教育目的的统设下的教育目标。
从大处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成为一个个社会人,一个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而要达成这一大目标,就要靠我们各学科老师扎实落实各科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中明确提出了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创造的综合体现。
到了每一个学段,又有了更具体的学段要求。这些还都是较为宏观的要求。在具体设计教学目标时,我们还要关注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课后习题,交流平台等助学资源,再对标学段要求,我们的教学目标设计才不会跑偏。
当然教学目标的设定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眼里有学生,心中有目标,手里有方法,我们的教学才能有智慧。现在就以我今天设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课的教学目标为例,说说我理解的教学目标如何设定:
首先是课标分析:这是五年级下册的古诗,我从课标第三学段教学要求中摘录到了关于古诗的要求如下: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2.背诵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会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接着对课标进行分解:
1.学生学什么
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绘的的情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2.学生怎么学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熟读成诵。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把握诗意。抓关键词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学生学到什么程度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能说出诗句得得意思和它所表达的感情。
然后进行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责任”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和《清贫》三篇课文,意在让学生感受先辈们的崇高精神。古诗三首有边关壮士的豪情壮志,有期盼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还有忽闻平叛捷报的狂喜之情,都是先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体现。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任务的内心。四年级时学生已经掌握了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任务的心情,感受任务品质等阅读方法,本单元的学习,既包括体会任务感情,也包括体会任务心理活动及其变化,体会的角度更多元,需要学生对人物内心体会更丰富、细腻、深入。
本课教学目标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并背诵。能说出诗句大意,体会诗句表达的感情。
最后结合课后习题和学情我制定了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理解始终古今异义词语的意思,及诗句的大意。
3.抓住关键字“愁”和“喜”,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至此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完成,虽说这样梳理挺麻烦,可是做过一次以后我们就会对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有了清洗完整的认识,就会避免目标设计有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