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已有研究述评
2018年1月20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培养层次,提升教师培养质量,为义务教育学校侧重培养素质全面、业务见长的本科层次教师。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在国家课程教学改革方向的引领下,我校非常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办更高质量的教育,需要培养更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但我校年龄大的老教师比较多,最近几年也吸收了很多年轻老师,更快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成为我校的重点工作之一,我校做了大量的实践探索,比如开展新老教师拜师结对,以老带新的方式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经过集体研究,我们发现我校青年教师培养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学校还没有一套适合青年教师成长的制度体系来保障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二是青年教师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合力;三是没有形成关怀、激励、合作、互助的人文环境和共同的价值取向;四是还没有建立一套学习共同体模式,来有效提升青年教师的“三课一学”能力。
我们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其一,青年教师在成长环境、性格、学科、特长、学历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单一的培养模式无法满足青年教师的成长需求;其二,没有建立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学习团队,也就没有互帮互学的氛围;其三,没有适合青年教师成长的制度体系,其发展也就缺乏督促和保障;其四,青年教师专业提升的实施策略也有待创新。所以,探索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模式,让他们在共同体中探讨学习,成长成熟,深入而全面地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显得尤其重要。
本课题立足于应用实践创新,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实践意义;有助于高职院校形成系统有效的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办更高质量的教育的模式;有助于高职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快速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能力、课题研究能力、课程建设能力及教师自身发展所需的学习力。对学校以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供一种模式。
二、对课题的认识与理解
学习共同体是支撑以知识建构与意义协商为内涵的学习的平台,成为信息时代知识创生的社会基础,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在本课题中指我校年龄在35岁以下的高职教师共同组成拥有共同愿景,坚持开放、共享、包容、协作的原则,以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为目的的团队。
通过对国外(特别是美国)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不难发现20世纪80年代,教师学习共同体兴起。进入2000年,美国教师学习共同体快速发展,在国外普遍认同专业学习共同体是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并且相关理论整理比较完善,在解决教师孤立教学和增加教师间协作交流等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近些年来国内关于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模式的研究可借鉴的成果不多,能够借鉴参考的大多数为论文期刊文章。自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后,各地市均进行了丰富的青年教师共同体探究,但更多都处于探究理论阶段。成都市新都香城中学的张世明、冯跃帮老师的针对教师发展的实际困难要走出去、请进来、推出去、携起手等途径提升青年教师,但没有就青年老师专业成长的课程、课堂、课题和学习力这四个抓手形成有效整体。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的周晓东老师指出要遵循自愿积极参加、充分交流、共享资源、团队协作的学习共同体原则,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就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层次的青年教师如何构建关怀、激励、合作、互助、共享的共同体人文环境,形成制度体系。这也是我们课题组在构建学习共同体模式时要研究的内容之一。
总之,国内教师学习共同体模式的研究有以下问题:一是理论分析大于实践操作。二是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三是就高职青年教师成长的课堂、课程、课题、学习力这些重要的专业素养不全面,没有形成支撑青年教师持续成长的有效模式。
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梳理高职教师队伍的现状,充分了解35岁以下青年教师的人才结构、发展需求,为后续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建立一套适合高职教师成长的制度体系,保障高职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在有序的环境下,良性发展;为高职教师搭建发展平台,提供锻炼机会,促使其快速成长。
3.建立高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组织架构和组织文化,使学习共同体有依托载体和文化内涵。
4.探索研、训、实、评四环节的实施策略,逐步构建“四位一体”高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模式,达到有效提升高职教师“三课一学”(课堂、课程、课题、学习力)专业素养的目标。
(二)研究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调查手段,详细了解高职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政治面貌、职业认同、成长动力、发展需求等方面,奠定研究基础。
2.通过查阅资料,研究讨论,制定《“高职教师学习共同体”章程》、《“高职教师学习共同体”实施办法》、《高职教师专业能力评价标准》等规章制度,在制度层面保障 “高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有效实施。
3.成立“高职教师学习共同体”,同时组建由校领导、科研骨干、本校名师、校外专家构成的“青年教师导师团”,通过同课异构、课题培训、课程建设、学习力培训、读书沙龙等活动锤炼高职青年教师,助其成长。
4.通过研究、培训、实践、评价一体化实施,有效开展“三课一学”专业素养提升活动。
5.通过组织高职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区、校各级教学科研评选活动,搭台子、架梯子、长面子,从而树信心,提能力。
(三)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理清高职教师的年龄结构特点、专业能力特点、成长需求、发展需求等,为设计相关制度、开展相关活动提供依据。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各种理论著作文献资料,开展深入学习,为开展课题研究积累理论基础。
3.案例研究法:通过对高职教师“三课一学”能力的培养,发掘成长较快的优秀青年教师的,树立典型,让更多教师参与到主动成长中来。
4.行动研究法:把实践和研究紧密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在行动中反思,不断探索“高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新途径,形成新模式。
5.经验总结法:通过边研究边总结,根据需要调整研究策略,修正研究方向,最终形成有效经验。
四、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2年4月—2022年6月)
1.确定课题研究组成员。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确定课题研究核心成员,明确成员分工。
2.培训课题研究组成员。针对课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目标进行培训,并在学习、商讨的过程中让课题研究组成员进一步了解研究课题的现状,开展理论学习。
3.对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成长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他们对专业化成长的需要以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以及对高职教师培养策略方面的建议,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供研究的思路,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22年6月—2023年12月)
1.研究制定《“高职教师学习共同体”章程》等保障性制度,规范实施共同体建设。
2.成立成“高职教师学习共同体”,同时组建由校领导、科研骨干、本校名师、校外专家构成的“青年教师导师团”,逐步开展研究性活动。
3.根据需求合理安排培训内容与形式,优化培训管理制度,健全评价激励机制。
4.审视学习共同体管理制度与评价激励机制,反思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撰写课题中期报告,反思前期研究的不足,改进后期研究方向。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4年1月—2024年4月)
1.对于研究相关的各种现象做出总结,并归纳出行之有效的高职教师学习共同体组建策略。
2.对已展开的工作及获得结果进行系统反思,汇编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总结研究情况。
3.完成结题并按时上交。
研究内容的分工与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