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难度谈话是指那些难以继续的谈话。每一段高难度谈话都有三层谈话结构,分别为:“发生了什么”对话、情绪对话和自我认知对话。
在今天的解读中,我们将深入分析“发生了什么”对话——这层谈话结构中的三种假设。
我们为何会争辩、为何争辩会于事无补。
“发生了什么”对话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谈话双方意见不一致。
当谈话无法继续下去时,我们想当然地认为,问题出在对方身上,而对方则认为是我们制造了矛盾。
事实上,是因为我们双方叙述的事情存在着差异,而我们却根本没有意识到差异的存在,这才是导致谈话越来越困难的“罪魁祸首”。
在高难度对话中,我们往往只会反复地强调和证明自己的结论,却不会去关注那些真正影响谈话结果的实质性内容:引导我们看世界的信息及其含义。
简单地说,每个人看到的世界之所以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之所以存在差异,就是因为每个人吸纳的信息不同,而后用来阐释和理解信息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小董带着他四岁大的侄子安安去观看一年一度的夏季狂欢大游行。
当身着华服的表演者和当地的乐队乘坐着炫目的彩车招摇而过时,坐在叔叔肩膀上的安安兴奋地大声欢呼起来:“这是我看过的最好最棒的彩车!”
每辆彩车都是由卡车拉着前进的,似乎并没有任何的不同。
然而,喜欢彩车的安安只注意到了这辆他认为最特别的彩车;但在小董看来,每辆彩车都差不多,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安安和小董看的是两场完全不同的彩车游行。
安安和小董虽然没有脱离彩车游行这个主题,但由于人和人之间存在差异,每个人所关注的焦点不同,所以即使他们看到的是同样的事物,在他们眼中仍是不一样的景象。
很多时候,当我们开始一段谈话直至结束,我们可能都不会意识到我们和对方所关注的焦点完全不同,因此双方的观点自然也都是建立在截然不同的信息基础之上的。
让我们再回到上一期杰克与迈克的事例上:
迈克很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杰克曾为此事而熬夜,所以他体会不到杰克的感受:“在万籁俱寂的深夜硬撑着与瞌睡斗争,尽力保持大脑清醒;以及他在帮助朋友后所获得的那种愉悦的心情。”
同样的,杰克或许不知道,那天早上客户因为不满意迈克准备的另一个手册而大发雷霆,因此迈克才对这一份手册要求更加严格。
杰克也不知道,其实迈克并不十分满意他之前完成的工作,但想到这是能够帮衬朋友的生意,迈克还是感到很高兴。
我们不可能提前预知有哪些事情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所以,每当这时,与其自认为我们已经了解了所有需要知道的信息,倒不如提醒自己,还有许多重要信息是我们无法了解到的。
不要设定对方的意图,让矛盾和意图无关。
意图也就是目的,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判断。
当我们一旦陷入谈话尴尬或艰难的境况,在陈述事实的时候,有关“谁的意图如何”这样的话题就成了双方辩驳的核心内容。
我们来看下萝莉与里奥的故事:
萝莉与里奥已经交往两年了,在一次朋友组织的舞会中,当萝莉正准备舀一勺冰激凌的时候,里奥对她说道:“萝莉,为什么你就不能克制一下自己,离冰激凌远一点呢?”
当时正在为自己体重问题而纠结的萝莉狠狠地瞪了一眼里奥。
事后她对里奥说道:“你的表现就好像你是我的父亲或我的什么人一样,你就想牢牢地控制住我,打击我!”
里奥委屈地回答道:“是你自己说的,你正在节食,我只不过是想帮助你坚持这一目标。”
萝莉不以为然地说道:“当着我朋友的面羞辱我,就是你所谓的帮助吗?”
里奥觉得很无奈,他对萝莉说道:“我说话,你认为是我有意要羞辱你;如果我什么都不说,你又会责问我为什么任由你胡吃海吃;我觉得你是故意要挑起我们之间的争端。”
在这次谈话之后,他们总是为这个话题反复争吵。
其实,萝莉和里奥不过是陷入了一场典型的关于意图的战争之中:萝莉认为里奥是故意伤害自己,而里奥却坚决否认。
萝莉之所以会这样认为,是因为她习惯了依赖假设。所以当她感到自己受到伤害时就会对对方的行为作出最坏的假设,认为里奥就是想控制住自己、打击自己。
无论在我们看来自己关于对方意图的假设是多么的正确和真实,其实它们都不过是些不完整,或者根本就是错误的设想。
想要让自己避免这些“莫须有”的意图,从萝莉的角度来说,她需要先弄清楚自己的设想其实没有任何的事实基础,她所了解的只有发生了什么,以及对方说了什么,而这些证据并不足以为她的设想提供充分的支持。
然后她需要告知里奥她所受到的影响,同时询问并了解里奥的真实意图。
相反,从里奥的角度来说,他需要做的是倾听对方的感受,反思自己的意图。
虽然他是出于好心提醒,但让萝莉在朋友面前没了面子,这是事实。所以在谈话开始时他需要先聆听,认可对方的感受后,再回答对方提出的有关意图的问题。
最后,在“发生了什么”这个对话层次上,我们还需要解决“谁才是那个应该承担责任、受到责备的人”这个问题。
在实际的谈话中,相比事后指责,归责处理才更高效。
比如,你就职于一家广告代理公司,受公司派遣,你长途跋涉来到纽约面见极限运动公司的高层领导。
极限运动是一家刚刚起步,且极具潜力的体育服饰公司,同时也是你们公司的一个重要客户。
然而就在你准备开始自己的陈述时,发现自己竟然带错了演示图板,因为你的助理在为你收拾公文包时疏忽了。
面对眼前翘首以盼的顾客和那张错误的图板,你的大脑一片空白。
于是,你颤抖着完成了这次毫无重点可言的糟糕陈述,后果可想而知,几个星期以来的努力和准备可能会全部付诸东流。
为此,你将责任全部归咎于你的助理。
这不仅是因为她是你的助理,理所当然应该成为你宣泄不满和失望的对象;同时,你也想借此让大家知道是她,而不是你搞砸了整件事,从而能让你的声誉有所挽回,所以你认为她应该受到指责。
当我们说“这是你的错”时,实际上就等于在告诉对方:你才是罪魁祸首,你应当为自己的这一错误行为受到惩罚。
可以想象,当“指责”开始大行其道时,造成的结果除了防御和抵抗,就只有激动的情绪和接连被打断的谈话了。
将责任归于一方只会让谈话前景愈加昏暗不明,所以指责不能最终解决问题;想要真正解决问题,让谈话的前途一片光明,只有双方归责才是明智之举。
从本质上来说,指责与归责的差别就在于,指责是评判,而归责是理解。
换个角度,带着寻找责任的问题,你和助理在进行一场谈话后,发现了你们工作中的一个漏洞:
原来她是因为怕打扰到你,而没有向你询问清楚要带哪一份图板,而之后又因为忙于其他的工作忘记了做最后的核查;而你自己也因为匆忙,没有履行每次最后检查一遍的习惯。
当问题发现后你们就明白了:以后双方都要检查一遍,做到双保险。这样不仅明确了双方的责任,也规避了你和助理间的情绪影响。
双向归责是寻求理解而非评判,是高难度谈话中相当重要的一环,这不只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一种更加贴近现实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说,指责就好比是火上浇油,它只会让高难度谈话难上加难;而归责就好比是救火队,它能帮助高难度谈话走出困境,也能让谈话更有建树。
停止争论谁对谁错、不要设定对方的意图和放弃指责,是高难度谈话中第一层结构——“发生了什么”对话中三种假设的应对方式。
因此,无论你的谈话主题是什么、你的意图和责任分别是什么,其真正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谈话双方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只有这样,你才能为下一步的行为开始有建设性的谈话。
在高难度的谈话中,除了阐明“发生了什么”这一层次的对话,我们还需要揭开另外两层对话结构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