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倪斌(笔名柅兵)
最基础的音乐素养,每个人都有,自认为没有“音乐细胞”的爸爸妈妈,同样可以采用和孩子一起“玩”音乐的方法,与孩子一起进入美妙的音乐王国。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效仿者和崇拜者,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效仿,父母喜欢音乐,经常在孩子面前谈音乐,那么孩子就很容易接受,孩子长大以后即使不从事音乐行业,但是他们也不会是一张白纸。因此父母坚持培养孩子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不断的陶冶,陪着孩子欣赏音乐、“玩”音乐,和他们交流,让他们在“玩”音乐中产生乐趣和兴趣,可以说这是每一个人的音乐心灵之旅,也是每一个人的音乐季。
亲近艺术的理由在于热爱,而不在于它使人出人头地培养什么“家”。如果孩子确实有这份才能和天赋,对音乐有着毫无遏制的热爱。那么无论家庭条件如何,竭尽全力为其才能铺路,是值得的,甚至是必要的。但是,为谋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和附庸高雅而学艺术,只会远离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它能使生活更有情趣、思维更有创意、工作更有效率、领导更有艺术、人生更加丰厚。”这是李岚清对音乐的妙论。
项目介绍:
●“陪着孩子玩音乐” 以最新的理念为指导,结合最前沿的儿童音乐教学法,以幼儿生活常见的主题为背景,将设计、导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音乐教学活动,如:用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动植物作为乐器,拟人化地将音乐融为一体。
●将寓言故事、音乐知识、技能与游戏、幼儿的兴趣、想象力、创造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把每个年龄段儿童需要掌握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细化为每年每月所需的东西,可以纳入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音乐教育大纲。
●每个活动导入都会设计有详案和略案,详案将每一步骤和“玩”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此文化项目适用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孩子们。(当然,这是有知识保护产权和专利权的)
“玩”音乐的意义:
据说打开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是数字,二是字母,三是音符。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孩子们灵魂的有力手段,对小朋友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具体从两个大方面可以看出。
A.“玩”音乐与孩子的生活有关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张,儿童音乐修养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让孩子在玩中学习音乐。儿童的生活以游戏为重心,常在游戏中以最纯真、最自然的方式表现自我,抒发情绪,发挥想象力。游戏满足了儿童天生好玩好动的性格。从“陪着孩子玩音乐”观点看,根据儿童的生理、知识水平、注意力等特点,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可能专门集中注意于音乐。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认为:儿童的心理特点是“玩”,把游戏引进生活,让儿童感到音乐是最有趣的东西,从这个角度考虑,“陪着孩子玩音乐”项目尽可能从儿童日常生活、身体活动和对周围世界的体验为依据,创造出一些儿童喜爱的音乐游戏,在“玩”音乐中加以应用。“陪着孩子玩音乐”项目具备了将音乐听觉表象付诸于行动之中的功能,让孩子从音乐中来——感受音乐(听音乐);到音乐中去——表现音乐(“玩”音乐);再回到音乐中——达到“玩”音乐真正目的(音乐修身养性)。所以“玩”音乐是帮助孩子们架设音乐修身养性(包括人品的培养)的一座桥梁。
我们这里所说的“玩”音乐不是纯粹的游戏,而是融入了具有音乐性特点的游戏。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所在,“玩”音乐是音乐修身养性的手段,“玩”音乐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修身养性(包括人品的培养)的目的。
B.“玩”音乐具有的特殊意义
1、相对于其他学科,“玩”音乐具有独特的学科性。活泼、轻松、愉悦的特定氛围让参与者(包括成年人)非常喜欢。它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生动形象的参与互动游戏。
2、“玩”音乐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情趣的生动形象的参与互动游戏,既符合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又满足孩子们好动好玩的特征,并充分体现了“音乐愉悦心灵”的快乐。
3、“玩”音乐作为导入过程的游戏,其作用是吸引儿童注意力,激发儿童兴趣和积极性,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让所有的参与者根据音乐内容编创音乐游戏,培养人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感受力。在音乐游戏活动中还可以培养人与人的交流合作,主动探究的精神。组织者所做的事就是要创设良好的音乐游戏情景,让参与者感受音乐。
“玩”音乐对家庭的作用:
发掘孩子的音乐才能越早越好,因为大脑发育最旺盛的阶段是从出生后即开始,到1O岁左右结束,语言能力和音乐能力都是在这段时间里发展的。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这样告诫德国的父母们: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关键不是技巧,而是乐感(主要是节奏感和音高)的形成和对音乐的兴趣。奥尔夫提倡自然原本性的音乐教育,用游戏的方法,带着孩子们从节奏开始接触音乐,感受音乐,从而真正领略音乐的内涵,一旦他们自然而然地接受了音乐,有了好的乐感,这时再开始学习就容易多了。因此,“哪怕你连五线谱也认不全,身为父母,你也用不着说,我教不了孩子。”在学习音乐的孩子中绝大部分是不喜欢音乐的,一些孩子被逼着学习音乐,达不到要求,常被老师、父母责怪,从而对音乐产生抵触甚至敌对情绪。
为何在学习音乐的孩子中绝大部分是不喜欢音乐呢?音乐对于孩子是一张白纸,当他们接触音乐的时候,只是一些反反复复单调的音阶练习,曲子一般都比较简单,谈不上好听不好听,主要是为了让孩子练指法,熟悉键盘,认识五线谱,这对孩子来说比较枯燥,天天让他坚持练习,确实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如果家里有人觉得太为难孩子,想打退堂鼓,那孩子肯定坚持不下来。所以家庭成员一定要有一致的态度。许多成功者正是父母坚持培养的结果。半途而费,不仅前功尽弃,而且还会使孩子养成许多不好的习惯。如何让孩子坚持下来呢?“陪着孩子玩音乐”就是最好的办法!
“玩”音乐对社会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计划生育政策不断深入人心,少生优育,提高后代的素质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其中注重对青少年音乐教育也成了众多人的愿望,尤其成为少儿教育的时尚。然而,这其中亦暴露了不少问题,因此,如何更好的加强青少年音乐教育便成了不得不思考的问题,音乐是可以修身养性的(包括人品的培养)“陪着孩子玩音乐”文化项目就是提出音乐修养游戏化这一概念,即用游戏化、活动化的方法对参与者、特别是少年儿童进行人生、品德的修养,也是树立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研究发现3—7岁的儿童,他们最根本的心理特征就是缺乏自我意识。所以我们要儿童在感性的状态吸收部分理性的知识。而“玩”音乐,集自由性、趣味性和假想性于一体,很受孩子们的喜爱。它能调动小朋友多种器官参与,让儿童在看看、听听、弹弹、想想、玩玩、跳跳的过程中接触音乐。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呼唤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有待从小培养。在创新培养过程中,只有打破旧的思想观念和模式,采用积极、科学的培养方法,才可能使一切好的创新落到实处。
音乐大师贝多芬曾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参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多年前,我们敬爱的小平同志在谈到教育问题时说过一句“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样的话。今天,“陪着孩子玩音乐”,用高雅、平和、悠远、怡性、养情的音乐来熏陶下一代,用音乐培养良好品格的接班人。让我们给孩子们插上音乐的翅膀,翱翔在高雅音乐的蓝天里吧!(柅兵庚寅季暑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