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底线》追剧完毕。在整个剧情中,各种案件的纠纷调解到结束,基本上都能理解,但是给我刺激最大、最不能理解的还是那个弑母案,尤其是弑母案中的母亲,他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真的是令人压抑和窒息。
当事人是研究生毕业,他几岁时,妈妈做了红烧肉,让他吃,他说:妈,我吃饱了。妈妈说:你吃不下了,行,妈妈替你吃。妈妈说着,就把那盘红烧肉从孩子那边换到自己面前,就一块自恋一筷子的夹肉往自己嘴里塞,大口大口地嚼着,最撑得鼓鼓的,吃得他看着吓坏了,孩子哭着说:妈,我吃,我吃。他不得已用筷子夹起肉往嘴里填,看到他子吃肉了,妈妈满意地说:这就对了。儿子,妈妈不会害你的。这一切都是为你好,你要记着。你要是忘了,妈妈会提醒你的。啊!
孩子考试考到99他都不满意,说怎么才考99分?然后斯掉了书,还用巴掌扇自己的脸,边打边说:说妈也有责任,妈也有责任。孩子吓得抱着妈妈的腿跪下来,拉住妈妈说手。
当事人跟法官说:他从来不打我,都是惩罚他自己。
这种教育方式真的让人很害怕。我查了一下相关资料,这种教育方式被称作内疚式教育。那什么是内疚教育呢?他会给人的心理造成哪些影响呢?我搜索到了一篇相关文章——
《停止!这种中国式“内疚”教育,会毁了孩子一生》
在近日播出的《不要小看我》的节目里,有一个片段引发了学生和家长们的热议。
节目中,有一位妈妈在讲述自己和女儿小桃的相处中,坦言自己是“内疚式教育”。
一天四岁半的女儿在凌晨1点的时候还没完成背诵作业,这位妈妈很着急,于是就甩了自己一个耳光,让孩子感到内疚,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看到这位妈妈的教育方式,网友们纷纷表示:
是啊,父母是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
但是为什么,爱总是伴随着伤害呢?
什么是内疚式教育?
内疚式教育就是家长通过惩罚自己,让孩子感到内疚,从而控制孩子行为的一种教育方式。
仔细回想下,似乎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经历过这种“内疚式”的教育方式,比如:
“没你我早就和你爸离婚了?”
“你现在这么不听话,对得起我吗?”
“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
这样的话语,表面上看孩子并没有受到身体上的伤害,但是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一种情感绑架。
很多家长的初心确实是希望孩子好,但是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以及孩子是否真的需要。
就像小桃的妈妈一样,指导女儿作业的初心,是希望女儿变得更好,但是没有考虑到4岁半的年纪,能否承受这么重的作业,就以“自虐”的方式来强迫她。
这种以爱的名义来操控孩子,让孩子有负罪感而变得千依百顺,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会让孩子觉得不快乐,孩子甚至会被妈妈的付出压得喘不过气来。
这种以爱之名的伤害,孩子真的承受不起。
内疚式教育对孩子具体的不利影响
那么,内疚式教育具体来说会对孩子有什么不利影响呢?
1、孩子容易有负罪感,亲子关系也会变得疏离。
内疚式教育中,最常见的就是“语言伤害”。
很多家长都习惯说“我为你放弃了很多”“这些我都舍不得吃”等诸如此类的话。
孩子还小,不懂得分辨真相还是谎言,面对这样的话,他的第一个反应是“都是我的错”。
孩子会认为自己是父母的累赘,是家庭悲惨的根源,如果没有自己,父母会生活的更好,这会让孩子有很强的负罪感。
孩子肉体上的伤可以在几天内愈合,但心灵上的伤,有时需要花一辈子来治愈。
长期这样下来,父母这种付出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沉重的束缚。
所以孩子便会想要远离父母,这样父母就不需要对辛苦地付出,自己也不用被负罪感折磨了。
可以仔细观察下,我们身边总能看到这样的例子,父母很舍得花钱,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可是孩子不领情,亲子关系甚至处得越来越差,这很有可能就是内疚式教育带来的结果。
2、孩子容易失去自我,行为容易变得极端。
深受内疚式教育的孩子,还有一种是这样的。
这种孩子对父母言听计从,永远都在看父母的眼色,过分在乎父母的情绪。但他也因此逐渐地丧失了自我,活得很卑微,体会不到快乐。
电视剧《小欢喜》中,乔英子的妈妈就是一个典型内疚式教育的例子。
英子的妈妈打着“为孩子好”的名字,自顾自地付出,强制着英子按自己规划好的路来走,一旦英子违背自己的意愿,她就会委屈痛哭,让英子因为愧疚而让步。
但她从没有真正地了解过孩子的需求和感受,以至于最后英子因为承受不住妈妈沉重的爱,走向极端,选择了跳海,并且痛哭着对妈妈说道:我配不上你的爱。
当这样的孩子一旦受到了挫败,或是消极情绪积累到一定的地步,打击也是巨大的,他们会觉得这笔“债”还不清了。当他没有办法改变现状的时候,可能就会选择自我毁灭来逃避,走向极端的道路。
有专家指出:“内疚感和自卑感是具有毁灭性的情感,当一个人长期生活在内疚自卑下,他会感到抑郁和痛苦。”
由此可见,内疚式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不利。
面对这样错误的教育方式,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如何避免内疚式教育?
1、尊重孩子,让他有充分的选择权。
很多家长都认为自己给孩子规划的路是最好的一条,因为自己的阅历和经验都比孩子要多,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少走弯路。
比如有的家长用养育之恩逼迫孩子,填志愿的时候,让他填一个根本不感兴趣的专业,孩子只会觉得厌恶和痛苦,不会对家长的爱有所感恩。
孩子的人生毕竟是他自己的人生,他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不管前路有多坎坷,都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后果是由他自己承担。
所以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可以积极引导,但不要过多地干涉。
2、学会换位思考,跟孩子平等沟通。
作为家长要懂得跟孩子换位思考,更多地去体谅孩子,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你打骂孩子,不会让孩子不爱你,只会让孩子不爱自己。”
对孩子的教育不应该总是打压孩子,让孩子听话,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跟孩子平等沟通,少一点在孩子面前抱怨,多给孩子一点关爱。
3、家长要改变自己,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有一句话说得好,“愚蠢爸妈折腾孩子,聪明爸妈成长自己。”
我们不应该让孩子看到父母失去了多少,而是应该让孩子发现父母有多优秀。
与其将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度,让孩子产生内疚,不如让自己跑在孩子前面,做孩子的榜样和引路人。
当孩子发现父母的优秀时,他会积极地向父母靠拢,这种动力才是积极的,轻松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在的孩子已经不同往日。
他们变得更有思想,父母必须跟得上孩子的步伐,甚至走在孩子的前面,才能正确地教育孩子。
让自己获得成长的最好捷径就是读书。
可以从书中学习全新的育儿理念,多反思自己,多思考,就能改变自己的心态,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
爱不是绑架,更不是欠下的债。
别让“内疚式教育”变成你和孩子的沉重的包袱,毁掉你们的亲子关系,毁掉了孩子的未来。
希望每位家长可以抛弃内疚式教育,让孩子们活得更灿烂自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