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书以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为引,第二本书则以青年和哲人的对话作为主要内容。相较于第二本,蛤蟆先生的故事显然在可读性上更加有趣,不同动物的神奇组合恰恰也是我们现实接触到的人的反映。当然,两本书的代入性都很强,阅读中,我既是那个消极的蛤蟆,又是那个横冲直撞的青年。
两本书共同探讨的是什么呢?
第一件事是过去经历,我们抱怨生活,并不是生活为难了我们,而是我们自己选择用消极的态度去看待生活。因此,如何选择看待生活的“眼镜”十分重要,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给过去赋予意义。生活是一面镜子,当你对它微笑时,它也会回报你以微笑。
“意思是达成一种秘密协议。我用‘共谋’是想说,你偷偷地或无意识地配合对方,来给自己制造不快,这就是在玩心理游戏,而且在游戏里输的人才算是赢家。”
“假如你认为生活让你不快乐,不善待你,那么今天喝醉就是你用的某种方法,它可以印证明天你会感觉悲惨的预期。换句话说,你创造了一个‘自证预言’。”
“但关键是经历本身不会决定什么。我们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第二件事是人际关系,我们现在的苦恼,本质上都是源于人际关系。因为我们在社会当中不是孤立的个体,我们需要与人沟通和交往,而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中,我们难免会受伤,也会伤害到别人。
“承认就是很了不起的态度。但是,请你不要忘记,在人际关系中根本不可能不受伤。只要涉入人际关系就会或大或小地受伤,也会伤害别人。阿德勒曾说“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但是,那种事情根本就无法做到。”
第三件事是评价,不再因为他人的评价而焦虑,也不要求别人,重视自己的需求,我们想要变得更好,应该是为了变成更理想的自己,而不是为了别人的评价。我们总是很容易受他人评价的影响,无论是长相、身材等外表上的存在,还是学历、职业等客观的条件,都不应该成为我们焦虑的理由。在对“如何建立平等的横向关系”中,哲人批判了现在的“赏罚教育”体系,他认为表扬和批评一样,也是“居高临下的”,我对这一点持怀疑态度,因为我在生活中确确实实能感受到赞美的力量,我觉得表扬他人不是一种“攻击性的”,只要真诚地表达欣赏,对方一样会感受到善意的力量和被平等地对待。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也就是舍弃真正的自我,活在别人的人生之中。”
第四件事是自卑。在这里我们要区分一下自卑感与自卑情结,我们平时所说的自卑更多的是指自卑情结,因为自卑感并不是完全消极的东西,它同样可以作为我们前行的动力。“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炫耀优越同样也是自卑情结的一种表现。
人最大的不幸是不喜欢自己,如何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就是建立“共同体感觉”,将对自己的执著(self interest)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social interest)。具体包括“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我对共同体有益”或者“我对他人有用”这种想法就足以让人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获得幸福。
“是的。我们应该摈弃自卑感,进一步向前;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进步;要更加幸福。如果是这样的自卑感,那就没有任何问题。”
第五件事是愤怒。无论是压抑的愤怒和暴力的愤怒,都是在对强大的赢家进行反应。书中描述组织中越来越常见的现象是,权威人士和员工之间就像严厉的父母惩罚孩子。愤怒是一种情绪,他能够有效抵抗抑郁,以自卫的方式,是把自己内在的恐惧对外投射到别人身上,这样就能把对自己的怒火转向别人。愤怒既然是一种手段,那我们尽量可以选择其他解决问题的方式,更温和也更有效。
“我们有语言,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要相信语言的力量,相信具有逻辑性的语言。”
两本书内在包含的思想都是“目的论”,而不是我们广泛接受的“决定论”,由目的出发,我们才不会被无法改变的过往束缚,才会理解当下做出的行为其实是为了达到某一种目的。
其中,我很喜欢哲人对人生的表述,他将人生理解成点的连续。
“人生就像是在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的刹那。”
既然如此,那最重要的其实就是“此时此刻”,是我们能够抓住和改变的现在。
人生的意义其实只能由我们自己决定,我们的不幸与过去、环境和能力无关,而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括“被讨厌的勇气”。
两本书都是启发式的,它们不是一开始就要你接受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是在对话的过程中不断启发我们,思考和探索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是新颖的,也是很正能量的。引言中所说“生活给我们各种束缚,表面上看起来,这些束缚是时间的、金钱的、人际关系的,但实际上,这些束缚是心灵的。”阅读心理学相关的书,可以更关注到自己的内心感受,进而理解自己和他人在生活中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