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写”的阅读教学
对于课文的阅读教学,我一直都相信,要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读懂文字背后的“情”和“思”,同时分析写法中的突出点也是必要的。写作是基于长期的阅读积累,不断练习,慢慢习得的能力过程。然而,管老师的观点又为我们开拓了一种新的视野境界。
在教学中,我们知道不能到处抓“点”,都是重点就是没有重点,但时常又不能很好地找到一个教学的支点或者说中心,显得有些散。总觉得每个单元似有主题,有没有,教来学去都感觉有些无趣。语文包括听说读写各方面,是综合性基础学科,但大量输入后的输出中,写成文字是最难的,最需要下功夫练就的!
写作文,积累很重要,但积累的不只是语言。比语言更重要的,是“段感”“篇感”的积累。对于我现在的教学状况来说,一直觉得一篇课文的学习关注到某个点就行,但忘了对篇章整体加以把握。孩子们逐渐进入中高段学习,确实也应该琢磨得宽一些,不能总停留在某个狭隘视野。
不断去制造“表达形式”上的冲突,让学生在判断与选择中做出回应,是我经常使用的手段。这里读得不是很明白,具体是怎么做的呢?是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对比阅读,通过比较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妙之处呢!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不是简单地贴标签式地说说课文的写作特色。而应从学生的作文实际出发,解读出教材中适用于学生、学生迫切需要的“写法”。换句话说,学生作文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典型的问题,正是阅读教受要关注、渗透、解决的。因此,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其前提、基础是对学生作文能力与现状的研究和把握。从这个意义上讲,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要实现的正是“读”“写”的完整融合和用“两条腿”走路。读是为写服务,读从写出发。真实地读学生的文章,把握其特点,在阅读教学中为其解决问题。要真正地做到读写结合,教写结合,实非易事。但只要有心,行动起来,总会有所获。为自己加油吧!
阅读课上的“写”
又被管老师深深戳中要害!阅读课上的“写”往往是抓住留白处,或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可我们没有意识到,这样真的糟蹋了作者留白的奥妙。他不写出来自然有其缘由,就不应该把话都说满了。在理解的基础上来写,肯定要受到理解的限制。没有理解怎么办?理解得不透彻还可能写偏。为什么要写?说是让学生有感而发,写自己的喜怒哀乐,却一提笔就是各种要求,层层门槛,让学生迈不开腿,张不了嘴,下去不去笔!这无疑是对写作自信的伤害,后患无穷。
“怀孕”这个词,很有意思。“怀”上,可以很短促;“孕”, 非得有那段时间,谁都逃不了。阅读课里的“写作”,主要是“怀上”;至于“孕”,得允许学生有一段“孕”的时间,“孕”后,才能生产。写作意识、写作技能,种到脑子里,某天写东西,不期然地从脑子里蹦出来,那就是“活用”,那就是水到渠成的“生产”。刚怀上,就巴望着生产,搞到最后,只能是危险的“剖腹产”。这段话真有意思,读完却又无地自容,多少课堂正在乐此不疲地进行“剖腹产”却不自知。哪怕知道也无法,也不想改变呢,深思慎行。